本文所介绍的海外所藏中文古籍善本信息,由原典纪书局友情提供
《孺子歌图》(Chinese Mother Goose rhymes)是清末的一本儿歌童谣书。美国传教士何德兰收集了150首北京地区流传的儿歌,并且配上英文的翻译,特别重要的是他为每一首民谣配上了照片,对研究老北京儿歌及民俗极具参考价值。此本由北京汇文书院编纂,刊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
孺子歌是春秋战国时代流传在汉水以北的一首民歌。《孟子·离娄》中说孔丘曾听到有小孩子唱这首歌,并没有指明在何处听到此歌谣; 广为接受的说法是谓指水清澈的样子,并非特指某一江河。 朱熹 在《孟子集注》中注释:“浪,音郎。沧浪,水名。缨,冠系也”。《楚辞·渔父》写屈原听过渔父唱这首歌,因屈原曾被放汉北。
光绪二十六年北京汇文书院美和德曾编纂一册纸本精装配清代风俗照片,向英语世界介绍中国文化,可珍、可读、可藏。这就是1900年,荷兰籍的美国传教士收集到150首北京地区流传的儿歌,配上英文的翻译,出的这本《孺子歌图》。虎头鞋、纸风筝、牵牛架、糖葫芦、放牛娃……妈妈教的儿歌,仿佛带着青草香气、夏夜露水的回忆。假如,谁有了宝宝,买一本这样的书,教孩子这些小曲小调儿——这些里巷里、天井架下的童年歌声,该是多美的画图——
“高高山上一棵蔴,有个吉了儿往上爬。
我问吉了儿你上哪,他说渴了要吃蔴。”
“新年来到,糖瓜祭灶,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老头子要买新毡帽,老婆子要吃大花糕。”
书籍简介:
这本《孺子歌图》(Chinese Mother Goose rhymes)是清末的一本儿歌童谣书。美国传教士何德兰收集了150首北京地区流传的儿歌,并且配上英文的翻译,特别重要的是他为每一首民谣配上了照片,对研究老北京儿歌及民俗极具参考价值。此本由北京汇文书院编纂,刊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
这可能是中国最早地采用“摄影插图”形式为书籍配图的出版物之一,也是早期北京地方文化和幼儿教育的珍贵实物资料。其中一些语法句式和现在已有所不同。
作者简介:
Isaac Taylor Headland(何德兰,1859—1942) 美国卫理公会(美以美教会)宣教士,于1888年来华,在北京任汇文书院(The Methodist Peking University)文科和神学教习。何德兰太太一直担任慈禧太后的母亲以及北京的许多格格、福晋和贵妇的家庭医生,何德兰因此得知深宫之中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真相。他留华既久,又与上层社会多接触,亲眼目睹了清朝的全部最后岁月,依据自己的见闻的写的书颇能能够我们对那个时代的了解,也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他对中国美术颇有研究,并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有着精细观察,编撰了许多有关中国的着作,深受西方记者欢迎。
上文所介绍的海外所藏中文古籍善本信息,由原典纪书局友情提供
了解更多海外所藏中文古籍善本,定制古籍善本、中国古画高仿复制品,可关注、收藏孔夫子旧书网上的店铺 原典纪书局,欢迎私信、留言、评论
编辑:李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d1e365729c8b4e6820d222f6d843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