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道口再迎莘莘学子。2023年9月7日,180余名来自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的行业领军者齐聚北京,共赴一场革新蜕变之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院长、南京光在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夏海云作为新生代表分享了科技自立自强之路。
新生档案
夏海云
金融EMBA2023级新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院长
南京光在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1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渥太华大学-约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日内瓦国际发明特别金奖、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全国激光雷达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奖、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华青年”。夏海云教授从事激光雷达遥感和大气物理生化特性研究,发表论文百余篇(SCI 64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百余项。2009年发明时域色散飞秒激光雷达,被美国4家国家实验室应用并命名为“夏-张方法”;2014年实现亚洲首台中高层大气测风激光雷达;2016年首次论证单光子频率上转换多普勒激光雷达;2017年论证超导双频多普勒雷达,被美国光学协会OSA、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专题报道;2019年参与70周年国庆气象环境保障任务,获积极贡献奖。
大家知道中国有两座让全世界仰望的高峰,一个是我们的科研成果,其中科研论文总数居世界第一;另一个是我们的经济总量,目前中国GDP排名世界第二。但是,我国从科学技术到生产力的转化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所以我想做的就是:立足专业,打通“政产学研用”创新通道,将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这是我来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求学的原因。我相信:独行快,众行远。在这条路上,与大家一道可以走得长远,不触礁,不搁浅。
我出生在江苏省镇江市茅山东麓香草河畔。1999年,我考入苏州大学,开始对物理学着迷,先后在中科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约克大学等学校学习,有幸师从国外2位院士。2010年我来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窦贤康院士、潘建伟院士合作,从事量子雷达研究,培养了12位科大的博士研究生。现在有9位博士跟我一起在南京从事科研工作和创新创业。2020年,我来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了智能遥感工程研究院。过去两年,我参与了三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国气象局重点开放实验室、教育部B类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气象遥感装备与智能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并担任主要负责人。
通过长期实践,我们锻造了团队使命:坚持“四个面向”,自立自强,做全球领先的激光雷达,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首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我们做到几项世界“首创”:
夏海云团队获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
其次,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我们做高空大气探测激光雷达,在亚洲首次实现海拔40km和60km大气风场跨区域、多尺度、连续稳定探测。我们还为70周年国庆提供天气气象保障以及海上气象安全保障等。
再次,面向经济主战场,我们为机场提供气象安全保障,我们的雷达利用极限灵敏度探测技术对飞机起降区域进行全时全域扫描探测,是世界探测距离最远(30km)的相干测风激光雷达,能够精准探测并预警风切变、微下击暴流、顺风侧风等干扰飞机飞行安全的大气突发事件,为飞机安全起降保驾护航。还有在去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观测站,我们团队自主研发的激光雷达正式“上岗”,为气象部门进行高山滑雪、雪车等项目保障提供重要数据支撑,成为冬奥赛场上的“气象卫士”。
最后,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我们的激光雷达可以快速实现污染物、恶臭异味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溯源。比如,雷达几分钟就能扫描覆盖数百到数千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可以看清哪个烟囱在排烟,哪个厂区存在化学成分泄露,这就对安全保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还可以协助森林防火,对火场的风速风向监测和烟雾扩散趋势进行预报。我们还可以对大气生物成分(病毒、花粉、农药)的空间分布和传输路径进行跟踪和分析等。
协助西昌市森林防火和应急协同指挥
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说:“经过我们三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完全有能力做世界最好的激光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