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处云贵高原,河流交错,山脉纵横,山川和江河众多,但纵观云南各地州的山川似乎没有哪个城市能比得过大理苍山。
为什么这么说?听我娓娓道来。
丽江的玉龙雪山有13峰,香格里拉的梅里雪山也有13峰,而大理苍山有19峰,与前两座山峰相比多了6峰,可想而知苍山的磅礴气势在云南没有多少山川可以与之相匹敌。
玉龙雪山和梅里雪山是雪山风光,山顶积雪终年不化,所能看到的景色都是雪景,而苍山季节性明显,一年四季青山常绿,夏季云雾缭绕,冬季白雪覆在苍山山尖和山腰,“银苍玉洱”形容的就是此时的苍山和洱海。
苍山海拔高差最大处接近2000米,山势险峻,山里气温低,依靠人力攀登苍山的危险性太高,所以苍山上修建3条索道,方便游客游览苍山。
11月下旬的苍山已经准备收起夏季的云雾,迎接大雪的光临!
苍山三条索道,带你遍游苍山,阅尽苍山景!
苍山三条索道从南到北依次为:感通索道、洗马潭大索道、中和索道。
苍山洗马潭大索道最长,单程长5555米,其次为感通索道,单程长2630米,最短的是中和索道单程长1668米。
一条索道冬可赏雪,夏可看花看水,苍山的雄奇瑰丽在这一条索道的旅程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洗马潭大索道总共途径三个景点,山脚的天龙八部影视城,山腰的七龙女池,山顶的洗马潭。
此条索道是三条索道里面景观最丰富,最特别的一条,但因为海拔较高,游览索道上站的洗马潭会受到天气影响。
洗马潭大索道沿线的景色四季差别很大,相同季节不同海拔景色差别也很大。
春冬两季,山脚林海郁郁葱葱,从山腰开始逐渐出现白雪,到了山顶洗马潭范围内已经完全被大雪覆盖。
到了夏季,苍山山顶时常浓雾不散,而山脚却艳阳高照,到了杜鹃花盛开的时候,从山脚到山顶各种品种的杜鹃花按照时节一一开放。
到了秋季,雨水减少,但苍山上的树木依然保持着翠绿的颜色,洗马潭也没有干涸,丝毫不见秋味。
中和索道尽头位于“中和寺”所以得名“中和索道”。
这一条索道不同于感通索道和洗马潭大索道,因为中和索道的轿厢不是全封闭式的,而是两人座开放式索道,可以很直观的感受到空气中的凉意和悬空的感觉。
因为是开放式露天吊篮索道,坐在索道上可以将大理洱海和苍山间的这一片空地上的布局瞧得一清二楚,加上路程短,所以这一条索道可风雨无阻的体验苍山美景。
中和索道除了索道上可以观赏美景,在索道的尽头还有一座在大理很有名的寺院——中和寺,它位于苍山十九峰的中心山峰山上。
中和寺看似不起眼,但是它的历史文化非常悠久,初建于唐南诏时期,清朝康熙帝时赐匾“滇云拱桥”,经过不断修缮,一直保存到今天。
感通索道、洗马潭大索道、中和索道,三条索道都可以到苍山,感通索道和中和索道可以到达苍山山腰,洗马潭大索道可以到达山顶,三条索道风景不同,景色最好的是洗马潭大索道。
不同季节,不论选择哪一条索道,都能看到大理的独特景色!
如果不知道如何选择,请按照此建议游览:
春、夏、秋、冬都可以选择苍山洗马潭大索道,春、冬能看到银装素裹的苍山和洗马潭,夏季则能看到苍山云雾缭绕和杜鹃花成海的景象。
夏、秋选择感通索道和中和索道,夏季能看到清碧溪最美的时候,也能感受到玉带云游路的凉爽,秋天不论是选择感通索道或中和索道都能感受到苍山天高云阔,看到大理金黄色的原野。
了解苍山三条索道之后,紧接着了解一下苍山十八溪以及和它相关的传说。
苍山从南向北的十九峰,每两座山脊之间的山谷里会形成一条小溪,刚好十八条,所以被称为“苍山十八溪”。
从北向南依次为霞移溪、万花溪、阳溪、茫涌溪、锦溪、灵泉溪、白石溪、双鸳溪、隐仙溪、梅溪、桃溪、中溪、绿玉溪、龙溪、清碧溪、莫残溪、葶溟溪、阳南溪。
苍山十八溪的溪水从苍山上发育,最终汇入洱海,它既点缀了苍山风光,也滋润了苍山山脚坝子里的土地,养育了大理人。
苍山十八溪,每一条溪水形成的景色各有千秋,有的清雅俊秀,有的大气磅礴,有的小巧精致。
苍山十八溪除了景色秀美,和它相关的传说也非常有趣!
在古代神话中,苍山为苍龙幻化而成,十八溪的形成就和此传说相关。
相传,天帝让苍龙掌管大理的风雨,它却贪玩误事,需要大雨时却干旱,不需要雨水时却洪水滔天,淹没了村庄,毁坏农田。
面对天帝的再三警告,苍龙置之不理,所以天帝最终责罚苍龙降世,身躯化为苍山,肋骨化为苍山十九峰,肋间变成了苍山十八溪。
相传,苍山十八溪里住着十八条巨龙,每一条龙掌管着一条溪,龙溪的大黑龙是群龙之首。
但大黑龙性格乖张,残暴,每年庄稼成熟时它利用掌龙印,号令群龙发大水,淹没农田、村庄。
掌管莫残溪的小白龙非常善良,见大黑龙肆虐百姓,所以利用巧计,夺得大黑龙的掌龙印,并把它镇压在龙溪里,从此坝子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除此之外,苍山十八溪,多条溪水名字的由来也和传说息息相关。
如“隐仙溪”,相传,溪水的上游山涧的岩洞里有一块巨石,因酷似人像,当地人称“隐居仙人”,认为有仙人在此隐居,所以这条溪顾名“隐仙溪”。
【编辑】阅云南 一静
【备注】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图片未经允许禁止用作商业用途,部分图片由景区提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