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一个月左右就要到来了,
在杭州周边,想要追寻浓浓的年味,到古镇走走最是恰当。
不仅能欣赏特色的美景,还可以体验最具年味儿的民俗风情。
一起来看看杭州周边最有年味的6处古镇。
安昌古镇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文化印记的小镇,也是极具江南民俗风情特色的水乡。这里的居民仍像祖先一样延续着最原生态、最自然的古镇生活。
南方的古镇、古街和腊味基本是分不开的,每条古街上都会挂着些腊肉鱼干,平添一股风味。
不过,很少有古镇像安昌古镇这样,仅凭腊月间挂在房檐廊下的腊肠、腊鸭、鱼干、腊猪脸就能成就一大景观的。
每到冬季时节,狭窄的街巷两边,家家户户的门前廊下扯起一根根的绳子或搭起一个个竹架,上面串着密密麻麻的腊肠、鱼干、腊鸡、腊鸭、腊肉…….
阵阵浓郁的酱香味,随着冬日暖阳四处飘散开去……
临河的长廊里熙熙攘攘,人们忙着祭祀、剪纸、搡年糕、裹粽子、串腊肠、扯白糖……一派喜庆、祥和、古老、淳朴的画面。
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由北向南逶迤而来,像一条绚丽多彩的缎带维系着南北大地。
古镇塘栖,就坐落于这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文学大师丰子恺先生曾给予她“江南佳丽地,塘栖水乡是代表之一”的评价。
运河从古镇中穿过,两岸是古色古香的老房子,河上有古桥相连。
广济桥、乾隆御碑、郭璞井、运河谷仓博物馆等货真价实的古迹,都展现了塘栖当年作为水运要津的历史。
比起西湖周边,这里更像是座“活着的”老杭州。
每到年关,塘栖广济桥头西面,运河上常有挂着红灯笼的小渔船一字排开。船老大们将捕来的鱼、自己地里种的蔬果带来交易,场面热闹非凡。
镇内有条水北老街,东西两街商铺,坐北朝南,面向运河,米店、竹器店、杂货店、缸罐店、馄饨店、老酒店……一排排店面,在年关时节更显繁华。
糕点、粽子、板鸭、麦芽糖等特色年货,都能在这里买全。
来这里,还可以现场体验制作各种年货点心。
摊锅糍、磨圆子、裹粽子、打年糕、做粢毛肉圆,甚至有老糕点师蒙眼切糕绝活等各种老把式老手艺,叫人目不暇接。
塘栖人过年有个好彩头,那就是走运河。从水南街过广济桥再到水北街,这就是走运河,过年走一走,来年有好运。
这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斜斜的小巷,咿呀的门窗,那历经了岁月流逝的长廊桥弄在年前就已经挂上了喜庆的装饰。
高悬的红灯下穿流着熙攘的人群,两侧的青砖马头墙高高地立着,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风格特色的江南民居,一间间错落有致的在巷弄曲径间安放。
记得朱自清在散文《水乡遗梦在西塘》中这样说到:“江南的古镇应该都像西塘那样闲适中带一点寂寞。”
大师在文中一句话就道出了西塘独特的风情。
据说,这里有着最传统最热烈的过年方式和最浓郁的年味。从年前开始,西塘便推出了祭灶、听水乡社戏、品传统年夜饭等一系列的民俗活动。
而最精彩的莫过于水上婚礼了。红盖头下掩藏着浓浓的喜悦,戴着大红花的“新郎官儿”将在一片喝彩中抱得美人归。
新市古镇地处浙北,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千百年来,古镇居民临河而建,傍桥而市,具有浓浓的江南风情。
水巷和街巷是整个古镇系统的骨架,镇区内明清建筑鳞次栉比,家家临水户户通舟。
风格独特的走马楼,工艺精湛的砖雕门楼,飞檐翘角的屋脊,到处充满着浓郁水乡古镇韵味。
在新市,每年腊月,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宴请亲朋好友,同时祈福来年。因为在古时候,能吃上猪肉寓意生活富足。
此外,新市的羊肉也是一绝。新市羊肉,名声在外,酥而不烂,肥而不腻,已入选中国名菜谱。
不同于江南古镇的小桥流水、白墙黑瓦,坐落在岱山岛之上的东沙古镇有着独特的渔村风格。
东沙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是个古老的渔镇,这里曾是舟山著名的渔港,也是繁荣的经济中心。
踏入东沙古镇,悠悠的弄堂,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老字号的店铺,都保留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错落有致的房屋,富有层次感,明清建筑具有古典风范,历史悠久。
来这儿闲逛、晒太阳,静静地发会儿呆,或是到茶楼上泡一杯清茶,看脚下海浪卷起卷落,时间就这样悠悠地淌过。
既然是在海岛之上,那自然少不了品尝生鲜海味,体验一回“渔家乐”。
黄鱼、带鱼、梭子蟹、海蜇、香螺、海瓜子...还有当地的代表菜龙头鱼煮豆腐汤,都值得尝一尝,感受大自然最新鲜的滋味。
整理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