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生报道网讯(邓学兵/张江涛 遂宁报道)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现以来,遂宁市退役军人创业孵化中心全体职工,重披战袍,逆向而行,站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中心领导克服种种困难,确保中心超常运转,发挥最大效用,以大量卓有成效的实际行动抗击疫情,彰显了当代企业的担当情怀和社会责任。近日,四川民生报道网的记者对该中心进行了实地采访,让我们来分享他们近期的感人靓点吧:
一是科学宣传,科学防控,筑起科学防疫的钢铁长城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疫"部署中,科学防控是一条鲜明的主线。遂宁市退役军人创业孵化中心在遂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遂宁市河东新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安排部署下,认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关于科学防"疫"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科学防疫的措施方法。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中心在第一时间召开了应对疫情防控的专题会议,成立了抗击疫情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责任、逐级签订责任书,确保层层有责、层层负责,形成群防群治防疫态势。制定了保洁专人消毒、安保双岗登记检查、封闭部分交通通道等防控措施。
2.宣传普及新冠病毒的相关知识。公司投入资金2万元,悬挂宣传横幅4条,制作宣传画50幅,发放新冠肺炎病毒科普宣传单、新冠病毒防护"三字歌"等宣传4000余份,使广大退役军人和市民了解防治知识、掌握防护要点、增强防护意识,有力的支持了防控工作。2月9日,中心在致广大退役军人的一封信中,号召全市退役军人在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同时,发扬革命军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做好小区、超市等人员密集地方的守点把卡工作。中心职工潘久斌,一名1999年退役的军人,正是这其中的一员:他一会儿为进出车辆登记、一会儿在超市门口为购物者测量体温、一会儿又在大厅、电梯口喷洒消毒药物、一会儿又在为过往居民进行抗疫宣传,谁能想到他那瘦削挺拔的身躯能坚持二十多天如今仍在岗位上毫无怨言的忙碌。类似潘久斌这样的干部职工还有很多很多......
3.加大防护配套物资储备发放。公司斥资5万余元通过各种渠道想方设法购置额温计30支、口罩3000个、消毒酒精500瓶、84消毒液1000瓶、喷雾器10个、一次性手套2000副、鞋套2000双、防护服100套以及其他相关防控用具,每天安排对中心全面消毒2次,对超市消毒3次。
二是保民生,送温暖,彰显企业社会责任和担当
1.深入市场保民生。疫情的突然来临,使得关系民生的超市、菜市场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这些关系民生的地方面临着疫情期间物流放缓以及交通管制造成的供货不及时、小区封闭管理造成市民出行、采购不便等问题。遂宁市退役军人创业孵化中心负责人程君多次到退役军人创业示范单位"斗鲜生"超市现场办公,指导超市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协助超市与供货商沟通,确保疫情期间超市货源充足,帮助超市完善"线上下单采购,线下配送"的销售模式,既解决了市民采购难的问题,又帮助超市提高了销售额。"斗鲜生"超市到目前为止已为附近近千户居民配送了蔬菜瓜果,肉禽蛋奶,有效的保障老百姓"米袋子"的充裕、"菜篮子"的多样化,为打赢这场战"疫"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2.深入抗"疫"前沿送温暖。疫情无情人有情,退役军人更有情。在抗"疫"的前沿,数以千计的遂宁本地的退役军人响应中心号召,重披战袍,逆向前行,走进没有"硝烟"的战场,成为美丽家园的"守护神"。中心作为退役军人的"家",为战"疫"在一线的河东新区灵泉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慈音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和遂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河东新区分局的"战士们"送上牛奶、面包、火腿肠、方便面等各类抗疫慰问品,让战"疫"在一线的退役军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三是网上办公,网上培训,开辟就业创业服务新天地
在严峻的疫情的面前,既要严格落实防疫措施又要确保就业保障"不掉线"、创业服务"不打烊"、技能培训"不断电",中心发挥网络平台优势,为广大退役军人提供持续完善优质高效的就业创业服务。
1.网课点燃信心。中心自成立以来,就把学历提升、技能培训等提高退役军人就业核心竞争力的事作为己任。面对疫情,中心年前就已筹划好的多项涉及退役军人的培训工作只能暂停。中心坚信"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尽管这次疫情会对我们退役军人的生活、就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中心"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多方筹措,打造了20余平方米的网课直播间,为广大退役军人进行了十余次直播授课,录制了十余个工种的录播课,授课内容涵盖心理疏导、政策法规解读、技能基础理论等方面的知识,保证广大退役军人在家也能进行学习,为疫情后的就业创业蓄能充电。自网课开播以来,先后有数千名退役军人受益,为多数退役军人缓解了生活带来的压力,能安心在家学习充电,有的还实现了就业。
2.网聘助燃梦想。疫情的影响使许多原计划年后外出务工的退役军人选择了就近就业,在家乡稳定生活甚至落地生根,为遂宁本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贡献了力量。中心联系华瓷科技、齐全农牧、英创力电子等60余家企业,提供1500余个岗位,着力解决一批受疫情影响,暂不外出务工的退役军人、军属就业问题。全市不少退役军人都形成了通过网络平台查询工作岗位的新习惯,目前已有5600多人达成了就业意向。
四是组织专家会诊,对症下药,助力企业实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赢局面
随着疫情的缓解,基层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三保"工作的开展,企业复工复产也逐步展开。中心组织专家线上巡诊,为企业提供"上门"服务,为企业解读政府复工复产相关优惠政策以及疫情后企业该如何稳步发展的问题。先后"走访"退役军人创业企业68家,足迹遍布涪江两岸,行程百余公里,积极协调各级职能部门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面临防疫物资准备不足、资金不到位、关键原辅料供应滞后等问题。指导企业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建立完善疫情防控方案和复工复产方案,确保两线"作战"、"两线"赢的局面。
在采访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疫情发生以来,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抗击疫情,充分展现了广大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军人情怀;充分展现了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充分展现了不忘初心、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这场与疫魔的持久战中,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他们表示:我们要做的事还很多,要改进和完善的工作还很多,我们会继续努力,在完胜疫情的同时,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工作。
编辑: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