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首行动在世界军事行动上都是获取胜利的最佳手段之一,所谓擒贼先擒王,击杀敌人的最高指挥官,破坏指挥系统,能一举瓦解敌军。这招在二战时期也曾使用,盟军中的英国曾秘密制定计划,打算刺杀德国元首。
刺杀元首
这个秘密行动代号“狐狸”,具体方案是掌握了元首的行踪后,特种部队通过伞降在预定战区潜伏,伺机狙杀;又或者通过间谍进行下毒等方式达到目的。
不过要想掌握元首的行踪可不容易,毕竟作为一国首脑,他要么在有严密保护的柏林地区,要么在“狼穴”或不同地方的别墅,就连德军内部高级将领要想准确掌握他的行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战英军特别空勤团士兵(北非)
但是凡事总有意外,1944年英军计划趁元首到贝格霍夫的别墅度假时伺机刺杀他,一开始曾计划在铁路线上埋设炸药让火车脱轨,但是无法确定具体车次只能放弃;然后又计划通过间谍在火车提供的饮水中下毒,但同样因为无法确定车次而放弃。
经过商讨,最终确定了派遣特种部队在别墅周边埋伏,伺机狙杀元首的方案。
元首在鹰巢
碰巧的是同年诺曼底登陆战中,盟军俘虏了一名德军士兵,他曾担任元首的别墅守卫工作,他向盟军透露了元首的一些生活习惯。原来元首通常在上午十点左右会独自进行约20分钟的林间散步,这段时间元首不喜欢有警卫跟随。
而且还有一个情报同样重要,那就是当元首在某处别墅小住的时候,该处的旗杆会升起一面党旗,这对于判断元首的动向十分重要。
元首老照片
有了这些情报,英军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打算派遣特种部队伪装成德军,使用德军的98K步枪,潜伏在别墅附近,伺机狙杀晨跑的元首。
但是这个计划最终没能进行到底,一些文章称该计划没有付诸实践,而是在盟军高层不停的争辩中流失了机会,元首在7月14日完成了度假离开了别墅区;而在一些媒体报道中,似乎盟军切实执行了计划,特种部队已经有了机会进行狙杀,等到的命令却是放弃任务。
英军空降兵
不管如何元首确实逃过了这次劫难,其原因并非是技术问题,而是从当时的战争形势来做出选择。
当时的德国已经日薄西山,在盟军的两面夹击下投降是迟早的事,不同的是德军中仍然不乏优秀将领,他们的战略眼光和战术指挥能力很强,之所以没有得到发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元首总是插手他们的军务。
投降的德军
经过几年的战斗,盟军已经确认了元首是一个缺乏军事指挥能力的人,如果盟军狙杀了他,说不定会引起德军上下团结一心,激起了斗志,而且军事指挥将由其他更有才华的将领负责,届时盟军将付出更大的代价去结束这场大战。
反之如果放弃行动,让元首继续活着,有情报显示元首的精神状况已经不太理想,他对手下的军事将领也不再信任,总是干涉他们的指挥,而且过分高估德军的战斗力。这种情况下有元首的指挥干涉,反而对盟军的作战更为有利。
前进中的盟军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英国第一次“放过”元首了,根据近年来的二战史料研究,《中国日报》报道,在1943年时,一位德军少将就已经对元首的种族清理感到愤慨,他纠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士兵,准备在元首进行新式军装检阅的时候,由一名士兵进行自杀式攻击。
根据计划,一名叫亚克塞尔.布斯彻的士兵,会在检阅当日在身上暗藏2枚手雷,当元首靠近就与之同归于尽。为了让计划顺利进行,这位少将还以“镇压暴乱”的名义组织了一支2万人的新军,行动前夕已经秘密调往当地,他们要掌握每一位元首追随者高级官员的行踪,当得到元首死亡的信息后立马控制这些追随者,接管国家指挥,将事故嫁祸给那些“叛变”的追随者。
轰炸德国
这个计划可以说比后来著名的公文包暗杀事件更具有可行性,但是就在行动即将进行的前两天,英军出动了轰炸机对柏林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意外导致计划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