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爱情来宴请自己的童年

2023-12-21     时尚COSMO

原标题:别用爱情来宴请自己的童年

心疼黄绮珊,别做李同光。

芒果的音综《生声不息·家年华》这一季整了个完全《歌手》级别的顶配唱将阵容,是想好好唱一点年代情怀出来的。但没想到第一个让观众动容的,是黄绮珊关于爱情的一段自白。

“我脑壳里装两件事,一个就是唱歌,一个就是谈感情。唱歌还不赖对吧,感情不说了,上网查吧,但是最终解释权在我这里。”

台上对着观众的黄绮珊扭了两下腰,故做俏皮和轻松。但真的上网一搜,就知道经历三婚三离的她,必然是百孔千疮。节目的后台录像里,黄绮珊毫不避讳,说自己与母亲几乎不认识,父亲几乎不存在,这些缺掉的东西长大了就从爱情上找,结果谈一次栽一次。一晃五十多岁,想收的没人给,要付出去的无处放,孑然一身。网上传她“屡次轻生”,这未经“最终解释权”认可,可是大家都听过,她唱《剪爱》唱得格外疼痛。

黄绮珊这样的女性,其实生活里并不少见。你心疼她们,为什么偏偏是这种爱情至上的人,总在行差踏错,却也知道未经他人苦怎笑他人傻,所以一句“不要恋爱脑了”总也劝不出口。

另一边,热度榜月冠《一念关山》已在提前点映中收了关。小侯爷李同光的角色喜爱度高开低走。观众当初爱他表面玉树临风、温文尔雅,背地里却暗恋成痴魔,这是疯批美人、可奶可狼,互联网上最流行的反差感tag都被他一个人标全了。可短视频一条心动不过15秒,别说真恋爱,就是看剧也是40分钟乘以40集,谁能接受这种扭曲常伴身边。所以戏里男主宁远舟对李同光说,没有女人想要一个随时失控男人的爱。女主任如意更是直截了当的表示:失望、恶心。

李同光的悲剧在剧本逻辑上,有个扎实的解释——童年缺失、恨父恋母,情感补偿。这何尝不是性转和夸张版本的“黄绮珊们”。他是个配角就罢了,喜欢也好、嫌弃也好,不失一抹颜色,但人生的剧里谁都是下不了台的主演,谁甘心去万劫不复。

前段时间,网上流行一句话“我们长大成人后,都在宴请自己的童年”。成箱囤积辣条、薯片、方便面,可劲儿的染头发、扎耳洞,跳舞到天亮、游戏到天黑。这就是从弗洛伊德起,很多心理学家都坚定认为的:童年经历对个体的心理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在童年时期,某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当成长到拥有执行能力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要去补偿这个空洞,而且往往是过度补偿。就像正在上映的《旺卡》,因为是严厉牙医的儿子,命中注定就会开一家糖果店。

穿越时空招待一下童年的自己,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得知道,这席宴会你可以隔三差五、长长远远地办,但有一道你永远不能端上桌的菜,叫爱情。

长大后再喝的橘子汽水都不是小时候那个味道了,而爱情,压根就跟童年里想要的那种呵护不是一个东西。我们有时候会说爱情久了会变成亲情,但从未逆操作,把一段亲情长久了成为爱。

是有不少女孩子立誓“将来找一个像爸爸一样宠我的男人”。但这是被宠大的小公主给自己的标尺,爱情的甜度不能低于此。这只会有些难,但不代表行不通,而“没有过被父爱包围的感觉,所以找个男朋友来实现”就是彻头彻尾的寻错了方向。亲情是包容、理解和庇护,爱是刺激、陪伴和承诺,再相似也不能通用。

一旦错误的用爱情宴请了童年的自己,随即造成求满足的不对称。童年缺失的亲情往往涉及到深层次的情感需求,如安全感、归属感和自我认同。但爱情本身也具有其独特的需求和动态,如浪漫、激情和个人成长。相互的错识、错付,只会导致不切实际的期望和过度依赖,无论与对方还是与那个过去的自己,终究是给不够、得不到。

爱情这道菜不能随席,有自己的专卖店。像薛凯琪在《苏州河》里唱的“爱只是爱,伟大的爱情到头来也只是爱”,看起来冷漠了、消极了,但其实去掉神话性,不失为对爱情正视的一种态度,尤其对心中有伤的人。要知道爱情既不能饮水饱、更不治百病,“偶遇而来、相互依赖”之后,幸福只属于当下的自己,不是为了给记忆深处瑟瑟发抖小孩投影出一双慈爱父母。疤痕长不好,但我们可以忘掉痛,而不是遮和掩。

剧情落幕后的李同光已经无处回旋,但是我们看到现实中的黄绮珊变漂亮了,还上了几次热搜,为她的积极欣慰。爱只是爱,能否快乐一半靠他人、靠缘分,但另一半健康的底色,只有自己能给。

图片来源:网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b651bb8488b207b57e9e55701f04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