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危机,广汽丰田们的活法

2023-12-07     汽车公社

距离2023年收官已经不足一个月,今年的市场走势总是令人很难用言语去形容。当轰轰烈烈的价格战至今还在刺激着所有人的神经,要说,谁才是这场恶战下的赢家,估计都没有一个足够有说服力的结果。

通过一年的努力,比亚迪或将冲破年销300万辆的大关,创下中国车企阵营中前所未有的成绩,造车新势力3.0愈发对传统车企造成了千万点伤害,但是,也正因为这诸多外在因素的存在,整个传统阵营都呈现出一个人人自危的状态。

尤其是对于走到十字路口的合资车企,面对愈发汹涌的产业发展,面对不再遵循规律的消费变革,即便任何尝试都需付出高昂的代价,也无法就此松懈半分。论其中,谁能在乱世中守望未来,大部分人会将选票投给广汽丰田。相比南北大众,有着稳定的销量输出总是底气十足。

然而,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合资目前所遇到的困难岂是有人能轻易绕过去的?在有幸维稳的同时,对于未来的变数,我相信,包括广汽丰田在内的头部企业亦需思索再三。

这个时代早已不在处于一个以品牌号召力为天下的阶段了。一切看似有力的举措,很大程度都需依附于市场走向是怎样的,而不是单凭自己的一厢情愿就能乘势建起优势。

重压之下,顽强突围

这一年里,我们听到的所有事关合资品牌的消息,无外乎两种。一来,随着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速度不断加快,太多围绕生与死的话题被强加给了在华的所有合资公司;二来,从它们自身的变革出发,无论其给出怎样的应对方案,劈头盖脸一顿唱衰就对了。

总结一句话就是,2023年的车市变迁是所有合资品牌都未曾料想到的。在一声声质疑下,销量下滑、发展僵化成了新时代下的理所当然。从早早陷入市场苦战的南北大众,到今年开始进入市场大乱斗的丰田、日产、本田等日系品牌,无一例外。

市场如此无情,合资品牌寻求新生,固然是此种环境下必须为之的要事,可事实上,中国车市才经历了20年左右的更替,很多时候,短期内围绕某一阵营的集体对抗,真的能代表未来的市场走势吗?

在过去的11月份,仅从广汽丰田官方发布的销量数据可知,其当月共计售出76,880辆新车,环比的确略有下降。旗下车型,要说款款都卖出了自己的风采,好像也没那么夸张。

可有一说一,作为一家能在去年创下年销百万辆的企业,不管今年经历了什么,和大多数头部传统车企一样,广汽丰田此刻所感受到的市场阵痛,很有可能成为刺激合资双方不断拿出非常手段的又一个契机。

1~11月,广汽丰田旗下的凯美瑞车型成功突破了累销20万辆的关口,汉兰达、赛那、威兰达等高价车型,亦在各自的领域竖起了旗帜。

这些其实都很能说明,中国车市的巨大容量还是决定了合资品牌的生存区域并不限于“网络”。在大多数区域市场,凭借过去20年积攒下的口碑和形象,强势的合资品牌得以闯过这片风浪,并不困难。

我知道,即便如此,依旧会有人认为,在中国,距离属于合资公司的春天结束已经很近了。像广汽丰田这样的头部企业,有能力守住现在的市场份额,并不意味着,度过危机四伏的2023年后,会如期进入一个继续平稳发展的新阶段。

站在广汽丰田的立场,从产品推新到战略决策,从营销变阵到市场洞察,很多触动自我神经的决定,已经在今年频繁落地。就像其首个电动化品牌铂智得以亮相,背后的含义是那样不言而喻。

只是,当合资车企全线进入被中国车企围猎的范围之内,我想,一切看似有效的举动还是值得深度商榷。短期内,公司进行裁员和部门重组都是可以理解,但长期下去,就怕颓势会如涟漪般在内部散开。到了那个时候,要想回神见招拆招,恐怕真的就晚了。

“革命”才是硬道理

在刚刚过去的广州车展上,全场闪耀着的星光承载着一众中国车企想要主掌中国车市的野心。与之相对的,分场而立的合资企业在干什么呢?

大众带着不停跳票的ID.7又来到我们眼前,本田旗下全新电动车产品低调亮相,现代、起亚等二线品牌也不过在用自己的方式回应着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相较于它们,广汽丰田所带来的全新第九代凯美瑞很是能引流。接连一周,这款承载广汽丰田、乃至丰田汽车往后在华发展希望的全新车型始终能在各个平台得以露出。可还是那句话,当市场反复逼着传统巨头举刀去革自己的命,延续过去逻辑的焕新,是否足以撑起接下来的每一步其实都很难说。

为了填补发展漏洞,也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前不久,大众汽车、Stellantis集团均与中国新势力企业牵手,奔驰与宝马也就电动化发展结成同盟,所有这些其实很好地在向外界表示,面对中国,面对这个全球最多变的汽车市场,海外巨头已经到了不得不向市场取经的地步。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广汽丰田为代表的日系合资车企,在坚守住阵地的同时,能做的理应是将自己和中国深度绑定。因此,除了对凯美瑞这样带着历史使命的车型加速引进之外,更加聚焦于中国用户的需求,从而做出适应性改变,显然是当务之急。

以现有的市场环境做推测,明年的中国车市必然会再次引发强烈震动,经济不景气的外围渲染叠加产业转型的重重压力,对于每一家还想走出泥淖的车企,都是甚为棘手的掣肘因素。

“合资车企不是落后的代表。”

的确,在这个混战年代,无论舆论风向是怎样,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就决定了,每一家愿意在中国付出心血的车企都能有一番作为,有着自己可以依靠的核心区域。从广汽丰田辐射至整个合资阵营,守住原有的基盘用户或许是不难的。

但另一边,眼看曾几度入华并拥有一定粉丝的三菱,步了铃木、雷诺、Jeep的后尘,我们早已不敢预设,未来的中国车市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

看尽这一年的市场起落,有人会曾给出这样的观点,强势的合资车企一定会留在中国,但市场份额必定会收缩至一个相对固定的范围。大众、通用、丰田、本田和日产这五家本可以占据中国车市一半江山的车企,最后都会维持在目前销量水平的50~60%之间。

兴许,以企业当前的规模去算,如此幅度的萎缩有点危言耸听,千万不要低估大众、丰田的声音,也时不时在教育着我们,不要被浮华蒙蔽了双眼。

然而,事实总是胜于雄辩的。从现在开始,用价格战守住月销成绩,已经不能算一个好的维生手段。随着2024年的大幕即将拉开,任何一句响亮的口号都得掷地有声。身在合资一线的广汽丰田,更需赶在人前,懂得“中国人”的核心诉求。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b072834a10c6e1279cf9de7e14c8d34.html














保时捷,危

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