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钟南山院士与韩国防疫专家在线交流中韩防控经验,针对全球疫情发展态势和防控重点,谈了自己的观点,在交流中他表示,这个病是不可能铲除得一干二净的,将来会比较长期一直会有可能传播。
中医药在此次疫情中的预防和治疗两个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特殊时期,慢病人群的健康管理,中医“治未病”理论相当适用。
二三里资讯邀请参与湖北襄阳战疫的中医专家、辽宁省对口支援湖北省襄阳市前方指挥部医疗救治组组长、辽宁中医药大学关雪峰教授,结合临床病例和观察统计,就“特殊时期,慢病人群如何健康管理正确防护”进行科普。
【关雪峰,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专家,辽宁省支援襄阳市前方指挥部医疗救治组组长】
关于新冠病毒需要知道的几点:
1、大部分新冠状病毒感染的病患症状轻微,但病毒本身传染性强。
2、新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重要的途径是飞沫传播,并具有聚集性传播特点。比如,一顿饭导致多人发病等。
3、感染新冠状病毒后,与普通人相比,慢病患者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病情进展相对更快,严重程度更高,预后更差,死亡风险更大。
新冠感染&普通感冒&流感的区别:
普通感冒:一般指受着凉、劳累等因素引起的以鼻咽部上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主要表现鼻塞、流涕、打喷嚏,无明显发热、头痛关节痛周身不适等症状。记住全身症状较轻。
流行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会由上呼吸道感染下行,严重时可发展成下呼吸道感染(也叫肺炎),包括甲流和乙流。主要表现发病急,症状重,全身症状多,会发热。温度往往在一两天内上升到39度以上,头痛、身体酸痛和咳嗽症状明显。流感可导致重症肺炎。
新冠感染:无症状感染者,多不发病,仅在呼吸道中检测出病毒。轻症患者,仅有轻微发热、咳嗽、畏寒及身体不适。重症患者,早期表现轻微,前三五天发热咳嗽,伴有逐渐加重的乏力,一周后病情逐渐加重,发展到肺炎,基至重症肺炎。会出现呼吸加快、呼吸衰竭、多脏器损害等情况,进一步加重的话可能需呼吸机支持或生命支持系统的支持,可能会导致死亡。典型的新型冠状感染的肺炎病例,病情有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第二周时病情往往最为严重。
牢记防护总原则:内外共防+治养结合
医学古籍《黄帝内经》里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因此,特殊时期,慢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切记“内外共防,治养结合”8字原则。
一、重视个人防护
外出尽量减少到公共场所活动,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必要出行做好个人防护。
尤其是患有呼吸、心脑血管疾病等人群:尽可能与外界人群隔离、不聚餐、不串门;不吃野生动物、不接触流浪动物;生鲜食品煮熟煮透;注意手部卫生、减少接触电梯按钮等公共物品;外出返回、咳嗽手捂后、饭前便后等,用洗手液或肥皂水洗手;打喷嚏或咳嗽要用纸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人群聚集地,或者人与人之间距离不能保证1米以上时,口罩仍需佩戴。
二、加强健康管理
自我健康管理,是指自己能够能自身健康状况、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等,进行自我检测、自我评估和相对的有效干预等。比如,遵医嘱、规范用药、合理膳食等。对于心脑血管患者、糖尿病患者等,主动监测血压、血糖,控制不健康饮食等危险因素,开展适当运动,都是自我健康管理范畴。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可清除病毒,因此,人们需要把自己的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让病毒无可乘之机。
三、养好生活习惯
慢病患者根据自己身体状况选择锻炼方式,避免久坐不动。比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国传统养生功法或广播体操等有氧运动,不宜剧烈运动,避免过汗耗气。另外,调理身体状态,要求人们注意休息,多饮水,提倡药食同源,饮食清淡规律,避免进食过多寒凉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日常护理,人们可适当按摩神阙、关元、气海、胃脘、足三里等穴位,可温阳散寒除湿、调理脾胃,提高免疫功能。
四、自我养护窍门
对于出现流感样症状的呼吸道轻症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居家隔离,保证通风和休息,优化营养,适当运动。比如,临床表现“乏力伴胃肠不适”者,可服用藿香正气胶囊(丸、水以及口服液);表现“乏力伴发热”者,可服用金花清感颗粒或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或疏风解毒胶囊(颗粒)或防风通圣丸(颗粒),普通流感可以自愈;表现咳嗽、咳痰等下呼吸道症状者,且有进行性加重或轻度呼吸困难者,需要去定点医院由专业医生评估诊治。
(二三里编辑 马静)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