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供应心脏的血管)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进而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当心脏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时,就可能出现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1.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内壁沉积脂肪、胆固醇等物质形成的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这些斑块可以减缓或阻断血液流向心肌,导致心肌缺血。斑块可能不断形成和增长,或者斑块表面破裂后形成新的血栓,这些都可能导致冠心病反复发作。
2. 不稳定斑块:
某些斑块比较不稳定,容易发生破裂,破裂后会快速形成血栓,导致瞬间血流受阻,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3. 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过量饮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可以加剧动脉粥样硬化,使得冠心病症状更容易反复出现。
4. 慢性炎症: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慢性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慢性炎症可以促进斑块的形成和破裂,从而导致冠心病的反复发作。
5. 心血管自身因素:
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都会损害血管内皮,增加冠心病发作的风险。
6. 药物不依从性或治疗不充分:
患者如果没有按医嘱服用药物或进行其他治疗,如规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控制血压等,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复。
7. 应激状态:
强烈的情绪波动、精神压力过大等也可以触发冠心病的急性发作。
8. 基础疾病的影响:
如果合并有其他疾病,如肾功能异常等,可能会间接影响冠心病的控制和反复发作。
为了减少冠心病的反复发作,建议采取综合控制措施:调整生活方式,控制风险因素,遵医嘱规律服药,以及定期进行心血管健康检查。
1. 抗血小板药物
维持剂量通常是75-100 mg每天。
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风险。
对于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以使用氯吡格雷。
氯吡格雷也可能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
2. 抗凝药物
抗凝治疗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并调整剂量。
3. 胆固醇降低药物
用于降低血液中LDL胆固醇的水平。
4. β-受体阻滞剂
对于心肌梗死后的患者特别有益。
5. 钙通道阻滞剂
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等。用于控制血压和缓解心绞痛。
6. 硝酸酯类
7.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
8. 利尿剂
9. 强心药物
注意事项:
由于冠心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差异很大,确切的用药方案应当由医生根据个体的情况制定。请务必在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1. 紧急呼叫:拨打当地的紧急服务电话。告知接线员病人的症状和情况。
2. 停止所有活动:立即停止任何体力活动,坐下或躺下,避免进一步增加心脏的负担。
3. 服用硝酸甘油:如果患者有医生开具的硝酸甘油处方,且之前使用过,并确信症状是由冠心病引起的,可以按照医嘱来使用。但如果从未使用过,首次使用时应在医疗监督下进行。
4. 阿司匹林:除非医生建议不要这么做,成年人可以嚼碎并吞下一个标准剂量的阿司匹林(通常是325毫克),以帮助防止血栓形成。但这一做法应先得到医生的同意或指示。
5. 保持平静:尽量放松,避免不必要的压力,等待急救人员到来。
6. 监测生命体征:如果可能,监测患者的呼吸和心跳,如果患者失去意识并且呼吸或心跳停止,准备进行心肺复苏术(CPR)。
7. 务必要记住,在任何疑似心脏事件中,及时就医至关重要。冠心病的急性发作会迅速损害心脏肌肉,因此越早得到专业治疗,后果可能越小。
以上仅供参考。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可能不同,需要遵循医生或紧急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指导。
1. 高胆固醇血症者:
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水平过高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2. 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可以损伤动脉壁,促使斑块形成,加速冠状动脉硬化。
3.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会影响血管,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从而提高冠心病的风险。
4. 吸烟者:
吸烟会损伤血管壁,促进斑块的形成,并且还会增加血液中一氧化碳的含量,降低血液的氧合能力,进一步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此外,还有其他几个因素也与冠心病风险增加有关,包括: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体重、定期锻炼、维持健康饮食和管理应激,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