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各地的许多地方,偶尔会在偏僻的地方看见四川省凉山州德昌马帮的身影。马脚子吃苦耐劳,骡马也任劳任怨,这个产业让当地农民增收,为凉山脱贫助力。
视频加载中...
1996年,二滩水电站输变电工程架线到了德昌县境内,巴洞乡红旗村的徐明宗包揽了些运送材料的活儿,从茨达乡等地组织了几匹骡子驮运,还请了一些当地农民背运。看到徐明宗把钱顺顺利利地揣进了腰包,许多当地人纷纷仿效,买骡子搞起了砂石、水泥、水、铁件、钢索等材料的运输。
德昌马帮虽名为马帮,却是清一色的骡子,原因是在山区驮重物,马儿不能适应重体力活儿,而用骡子效率高成本低。“骡子力气大,背上能驮150至200公斤的水泥。骡子比马有耐力,适合走陡峭的山路,比马吃的要少一些,饲养成本较低。”马脚子胡本柱说。
起初,这些马帮都在德昌县境内驮运,后来渐渐走出凉山,出征贵州、甘肃,甚至广东、广西、福建、上海等省市。德昌马帮大多在外包揽输变电工程材料运送工程,凡是现代交通运输工具难以到达的地方,传统的马帮运输方式就派上了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