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姜岩大使在乌兹别克斯坦《人民言论报》发表署名文章
3月20日,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姜岩在乌《人民言论报》发表署名文章《加强减贫合作,实现共同富裕》,全文如下:
当前,米尔济约耶夫总统的领导下乌兹别克斯坦正进行大规模内外改革,国家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人民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在这一伟大进程中,总统先生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始终将人民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不久前发表的国情咨文中将减贫作为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保障的首要工作,提出制定减贫计划、鼓励创业、建立新的社会补贴发放体系等系列举措,中方对此高度评价。
减贫是任何国家走向发展繁荣都必须解决的问题。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在减贫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改革开放40多年来,8亿多农村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降至0.6%,对全球减贫事业的贡献率超过70%。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打响了一场脱贫攻坚战,迎来了历史性跨越和巨变。中国贫困人口连续7年每年减少1000万以上,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国家人口规模。脱贫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今年,我们还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彻底消除绝对贫困,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新贡献。
在40多年的减贫工作中,中方从国情出发并结合时代特点,逐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是扶贫同扶“智”和“志”相结合。习近平主席强调,扶贫既要扶智,又要扶志,一个是智慧,一个是志气,要让贫困地区群众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鼓励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同时,关注教育事业发展,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教育经费要向贫困地区倾斜。
二是精准扶贫,做到“真扶贫、扶真贫”。首先要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实现动态调整。其次要提高扶贫措施的有效性,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对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如风景秀丽的农村可以发展旅游、养老产业;农业基础好的地方可以发展立体农业等。
三是用好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国有句俗语,“人多力量大”,劳动力是最宝贵的资源。要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开发工作,兴办各级职业教育,进行针对性培训,把现有的富余劳动力培养成具有一定技术知识、社会需要的合格劳动者。
四是发挥科学技术作用。科技发展是脱贫致富的关键,要鼓励将科技用于生产、提高效率,推进科技进企业、进农村、进田间。如现在中国许多农户通过互联网足不出户即可销售产品,创业增收。
乌兹别克斯坦开展减贫脱贫工作具有多方面优势:
一是米尔济约耶夫总统了解民情,关注民意,对开展减贫工作高度重视,态度坚定;
二是过去三年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为开展减贫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乌独具特色的马哈利亚社区管理制度在开展贫困人口摸查登记、建立贫困家庭档案、开展定向精准扶贫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乌贫困人口总数不多,比例不大,相信在米尔济约耶夫总统坚强领导和全体人民共同努力下,实现减贫脱贫目标指日可待。
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积极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扶贫国际合作,受到各方欢迎。中乌是全面战略伙伴,也是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同路人。两国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在脱贫方面临相似问题和共同任务,中方愿积极同乌方在扶贫领域开展合作,分享自己走过的“脱贫之路”,交流成功的脱贫经验,携手努力,为实现两国人民共同富裕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