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岗,亭林的这个小地方原来这么有历史!

2019-08-05   i金山

后岗,是什么?

或许很多金山人都未曾听闻

是镇?是村?还是街道?

虽然TA只是亭林西南部的一个

曾经的江南小集镇

但这并不妨碍老金山人

对这里的牵挂与感怀

人们对后岗的记忆点是什么?

是“滋啦”作响、回味无穷的响油鳝丝?

是爽脆甘怡、唇齿留香亭林雪瓜?

是华太师家传下来的那棵百年柚子树?

还是盛四林家的豆腐坊

和周兰君家曾经的老虎灶?

图为响油鳝丝、百年柚子树、豆腐坊、老虎灶

得名由来

后岗,为什么称之为后岗?

首先,说一下后岗的“gǎng”,历史上曾先后有“港”、“冈”与“岗”三种主流写法。虽说文言文存在通假现象,民间不入流文人也喜欢简笔书写汉字(即简化字),但通过正式出版文献统计,还是可以大致找出,三种主流写法,各自的存续时间。

图左:【明】张居正等:《大明世宗实录》卷四百二十二,梁鸿志影本。图中:申报馆:《金山水患》,《申报》1882年08月05日,02 版。图右:申报馆:《招认尸身》,《申报》1882年04月13日,02 版。

其次,91《松隐志》提到“后岗镇东南,有原云间乡九保二区十八图岗(冈)字圩”。查阅史书,发现清代云间乡九保,确有十八图,且该十八图,确有冈字圩。

换而言之,后岗塘是河以字圩名,而后岗集镇又是镇以河名的。

早期发展

后岗集镇是什么时候发展为市镇的呢?

张泾、后岗集镇、后岗塘

其实最迟于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后岗就已经初具规模,按照逻辑,它也应当在此时发展起了早期市镇。此后的后岗,不断走向繁荣,至迟于乾隆年间(1736--1795年),它已完全具备了作为商业型市镇的所有条件,因此乾隆《华亭县志》作者程明愫,才肯将其列在《市镇》篇目当中。

犬牙交错

在一张1949年以前的老地图中,发现后岗附近的边界走向十分诡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还互相飞了一块地。

飞地:

就是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

1.华亭分娄

造成这种“犬牙交错”边界的始作俑者,便是顺治年间的松江知府李正华。

有人曾这么调侃顺治十三年(1656年)的这次“华亭分娄”事件

娄县:华亭,你竟然要了我的小心肝----后岗?!华亭:娄县,你竟然要了我的心头肉----松隐?!娄县:这可不行,前岗周围,说什么也要给我?!华亭:可以可以,湾楼附近,那你务必要给我?!

华亭分娄调侃 漕来漕往 绘

分县嘛,肯定是因为满足了诸多分县的条件,例如人口总数、赋役总量、县境幅员等,才会去分县。但有意思的是,为什么偏偏就是在后岗附近,华、娄两县的边界会搞得这么复杂,可能是因为后岗,西倚张泾、东联亭林的重要军事战略与交通枢纽作用,加之明清鼎革的特殊历史背景条件,致使掌权者有意将其分属两地,犬牙交错,以达到肥瘠搭配、平衡地产的效果,以及实现分而治之、互相制衡的最终目的。

因此,后岗塘北,依照惯例,仍属华亭(后改松江),而后岗塘南,则改属新置的娄县(后为金山)。

2.脱松入金

1949年前后,松隐地区行政区划变迁简图

犬牙交错边界一直维持到了1949年12月。这一年,为统筹张泾河上游一切事务,方便对张泾河进行全域治理,金山县新设了张泾区,并将原属松江县的后冈镇、潘泾河以西若干土地、张泾河以西飞地尽数划归囊中,方便统一管理与资源调配。巧的是,张泾区的首任驻地,就设在后岗集镇的辅元堂。

后岗集镇 辅元堂旧址 (没花鹿 提供)

后岗集镇 辅元堂内古树、残余构件等

平面格局

至于后岗集镇的平面格局,则又是一个有意思的,并且值得探讨的问题。

能亲眼见证的一次“骤变”,是发生在1999-2004年间,因兴建松卫南路和上海国际旅游城,后岗将集镇东片拆迁户安置于后岗塘南,新形成了位于塘南的后岗新集镇。从此,后岗集镇始呈“北旧南新”、“河街并行”的双鱼骨状平面格局。

你可能还喜欢这些内容

  • 事关每个金山人!金山上半年成绩单,下半年重点工作都在这!

  • 热 至刂 变 开 彡!高温下,这惊人的一幕幕,触动了所有金山人!

  • 金山人手机里一定要有的APP!你下载了吗?

  • 下周一,金山这栋新综合业务大楼启用

  • ¥200警告!史上最严垃圾分类第一天,金山人拼了

内容来源:金山区博物馆

部分图片:没花鹿

编辑丨孙进

责编丨俞萝寅

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