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指导:用足用好平行志愿的规则、优势,规避平行志愿风险

2019-11-14   高中语文在线

(一)平行志愿的规则

“分数优先、志愿并列、遵循志愿、一轮投档”是平行志愿投档的核心规则。

1.分数优先。在检索考生填报的院校志愿前,首先,进行考生位次排序,即将所有考生分文史类、理工类按投档分(高考总分加政策照顾分)从高分到低分进行位次排列。当考生总分相同时,文科依次按语文、数学、外语单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理科依次按数学、语文、外语单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排序先后依次检索,再根据考生填报的平行志愿先后顺序依次检索、投档到最先符合条件的一所院校。如果这些考生的单科成绩也相同,则全部投档。其次,检索投档,先检索最高位次考生志愿,再依次检索以后位次的考生志愿。

2.志愿并列。考生所填报的多个院校志愿属于并列关系,均视为考生的第一志愿,即在同一批次投档时间段内,其所填报院校均有被检索投档可能。

3.遵循志愿。考生所填报的多个院校志愿虽然属于并列关系,但是院校志愿栏之间仍有自然排列顺序,如本科批次A、8、C、D、E、F、G……P的顺序。检索考生所填报的所有院校志愿时,是按考生填报志愿时排列的院校顺序依次进行的。当考生的投档分数符合首先检索到的院校投档线时,该生即投到该院校,由高校择优录取。考生档案一旦投出,即不再检索该生的其他院校志愿。

4.一轮投档。由于考生所报志愿是平行的,故投档检索只能进行一轮。如果考生因所有志愿均未满足院校条件而未被投档,或投档后由于某种客观原因被院校退档,则只能参加同批次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的投档检索。

(二)平行志愿的优势

1.有效降低考生落榜几率。平行志愿遵循“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投档原则,以辽宁一本批次为例,投档时严格按照考生的总分(位次)进行排序,并依次检索考生所填报的志愿进行投档。如果分数达不到A志愿学校,那么就去匹配B志愿学校,即使前一个志愿落空,后续的志愿仍然按照分数优先的办法,并通过“平行”竞争而发挥作用。因此,平行志愿有效保护了考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考生因志愿填报不当而落榜的问题。

2. 有效减少“撞车”“断档”等生源分布不均衡现象。绝大多数院校一次性投档后圆满完成了招生计划,院校需调剂的计划缺额大为减少,生源流向更趋合理。有效缓解了院校间的考生分布不均衡和同一院校不同年份的录取“大小年”现象。

3.有效提升考生志愿满意度,给考生更多的选择空间。这样考生既可以“冲”一下更好的大学,也可以在合适分数段内的大学里多挑一挑自己喜欢的专业,还可以选择在志愿末位填报肯定能上的大学。考生的院校和专业录取满意度得到很大程度上提升。

4.有效缓解考生志愿填报时的心理压力。经过几年的积累,平行志愿令大学录取分数“扁平化”,志愿选择变得“有据可循”。在填报志愿时,考生方向感更加明确,有利于根据自己的分数、兴趣、爱好和特长,科学理性地填报志愿,大大减轻了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的紧张、焦虑情绪。“冲”“保”之间的有效兼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时因“博弈”心理带来的风险。

(三)平行志愿的风险

即使是知分报志愿,高考录取也充满各种变数,各院校录取分数走势情况并不能简单预测和推演。每年都有一部分考生被退档和未被录取。平行志愿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志愿填报的风险,不等同于“平等志愿”,更非“保险志愿”,无法完全消除落榜和退档风险,即使高分考生也同样面临失误的可能。各院校的录取分数与其志愿设置、录取规则、招生计划、考生成绩分布、考生及家长的志愿目标等诸多因素有关,难以一言以蔽之。考生和家长要有充分准备,平行志愿的潜在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定位不准确。一些考生对平行志愿存在着认识误区,认为平行志愿可以实现零风险,分数高就肯定能被录取。还有些考生定位过高,不顾实力,盲目冲,导致难以投档。

2.梯度不合理。平行志愿院校之间必须保持合理的梯度,这是一条必须遵循的规则。平行志愿的“平行”是相对的,对每个考生来说志愿仍是有顺序的,而且严格按照考生所填报的志愿先后顺序依次检索投档。另外,考生填报的院校志愿之间一旦缺乏适当的梯度,考生被投档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

3.投档被退。平行志愿的最大风险在于一轮投档。在同一批次内,无论考生可以填报几个志愿,投档机会只有一次。如果投档后未被录取,被退档考生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没有二次投档的机会。为有效避免投档而被退档的可能,一要尽量填写服从专业调剂;二要注意专业填报冷热兼顾;三要注意院校填报兼顾省内和省外;四要注意院校填报兼顾沿海和内陆。

考生切不可只凭录取分数的高低来认定一所高校实力的强弱或是某一专业水平的高低。录取分数高的院校,不都是实力强的院校;反之,录取分数低的专业中也有更具发展前途的专业。填报好志愿的关键在于考生找准自己的位置,结合本人的兴趣和爱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