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中医疗法有冬病夏治一说,其实对一些“城市病”,这套疗法依然适用。对于冬季清洁取暖问题这个“冬病”,我市早行动、早部署,实施“冬病夏治”,将庭院管网改造,未供暖地区接入集中供热管网建设等工作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来抓,利用工业余热为附近村庄集中供暖,使村民告别了烧煤取暖的历史,让更多群众清洁过“暖冬”。
袁继曾是三甲镇北李村人,今年已有80岁的高龄,由于孩子们常年在外工作,家里只有他和老伴两个人。每年老两口最发愁的就是过冬了,一个冬天下来自己受了累、花了钱,可家里还是不暖和。他说:“以前烧土锅炉,太麻烦了,每天要烧炭、拢灰,有时候还得用柴烧,烧不着。白天烧暖和了,到了晚上家里边就变冷了。屋里不暖和,有时候腿冻得还抽筋呢。”
去年8月份,北李村实施集中供暖,老两口第一批报了名。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去年11月,他们终于享受到了集中供暖,过了一个温暖舒适的冬天。提起去年冬天,袁继曾老人就笑开了花:“家里是恒温,每天都能达到二十四、五度。从外面进来以后,就得脱外衣。这是老百姓几十年想都不敢想的大好事,太实惠了。”
其实,让村民们接受这种供暖方式,其实并不容易,大家最担心的还是费用问题。为此,北李村支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走访、谈心,给村民好好算了一笔经济账。“之前烧锅炉,每家每户光用炭就得4000多元,大暖接通以后取暖费只收2000多元,这样很合算。最主要的是冬天暖和了,省劲儿了,干净了。”这是三甲镇北李村党支部书记郜建武挂在嘴边的话。
经过不断努力,北李村253户用上了集中供暖,覆盖率达65%。清洁供暖的使用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真正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在没有安集中供暖以前,家家户户都有烟囱,满天黑烟。现在晴天白云,感觉空气相当不错。”村民栗志明说道,“现在屋里干净了,街也干净了,感觉宽敞了,心情也特别好。”
据了解,三甲镇集中供热项目供热能力达50万平方米,供热范围辐射三甲北、三甲南、长寿、北庄等九个村、3800余户居民。去年接入区域供热23万平方米,今年将全力以赴完成剩余工程量,让更多的村民享受到清洁取暖带来的实惠和好处。“截至目前,我镇已有1900余户申请入网,1300余户缴纳二次网建设费。今年计划完成2200户,完成入网面积50万平方米。为保证群众早日享受到集中供热,镇政府总体统筹,积极推进工程进度,力争早日完成任务,改善人居环境。”三甲镇组织委员张建军坚定地说。
推进冬季清洁取暖,一头牵着百姓冷暖,一头连着蓝天白云。2018年,我市在马村、东城、三甲等有条件的镇村率先推进工业余热供暖,新增供暖面积190万㎡。今年在穿着衬衫的时候就开始考虑群众冬天供暖问题,将集中供暖工程与企业节能降耗、大气环境改善等工作统筹考虑。5月份开始农村冬季取暖清洁煤球供应工作,7月份城市供热管网向城郊延伸,大力推进清洁取暖工程,农村清洁取暖覆盖率达到55%以上。这项工程的实施,将彻底告别家家户户烟囱冒烟的历史,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实现工业企业节能降耗、民生供热、大气改善等多方共赢。
来源:高平市政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