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法院妥善处理一起口罩买卖合同纠纷民事案件
彭泽法院网讯 因为口罩是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必需品,彭泽男子小吴似乎嗅到了商机。本想着通过转卖赚取差价,结果给上线“经销商”打钱却没收到货,自己也被购买口罩的客户告上了法庭。3月31日,彭泽法院当庭调解了一起口罩买卖合同纠纷民事案件,最终妥善化解了双方当事人的纠纷,维护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法院经审理查明,原告小王在彭泽做生意,与被告小吴原本素不相识。今年1月底防疫物资紧张,小王想要为彭泽的疫情防控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于是想在彭泽捐赠一批口罩。经多方辗转,联系到了正在朋友圈招揽口罩生意的被告小吴。看到小吴打着有朋友开口罩厂的招牌,时间紧张下,原告也没顾着多想,直接打了10万元给被告。被告答应的也爽快:“老板你放心吧,半个月内肯定到货!”
谁成想,一个月都过去了,连一个口罩的影子都没有。那可是10万块钱啊,原告只得心急火燎的跑去报警。在派出所,被告连连道歉:“王先生,不是我不发货,我也被骗了。我已经把你购买口罩的10万元钱打给了在安徽的经销商,结果他给我发了一堆报纸,我也已经到安徽报警了,这是那边的刑事立案书。你放心,我一定会把钱还给你。”就这样,在派出所主持下,被告给原告出具了10万元的欠条,承诺一个星期内偿还。后被告仅偿还了2万元,故原告诉至法院。
庭审中,被告小吴态度也很诚恳,表示自己绝对不是诈骗行为,尚欠8万元口罩款属实。由于现在疫情影响,公司还未正式复工,待正常工作之后,愿意把每月的工资都打给原告。
最终,在承办法官的主持下,原告同意与被告调解,被告当庭支付2万元,并约定每月支付5000元直至8万元欠款全部偿清为止。庭审结束后,被告向承办法官致谢:“谢谢法官,查清了事实,帮我跟原告做了调解,给了我时间去筹钱。现在国家抓口罩诈骗这么紧,我也就是敢从中赚点差价,没想到我被人骗了。以后我再也不敢了。”
法官提醒:虽说本案当事人间并未涉及口罩款诈骗,但仍要提醒广大群众,朋友圈、个人微信买卖非专业交易平台,需谨慎进行朋友圈交易。疫情防控期间,购买口罩等防疫用品不要轻信非正规渠道的口罩买卖,谨防上当受骗。正所谓:口罩很重要,渠道需看清,一旦人财空,法律来帮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