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做亲子鉴定,看到儿子哭父亲很心疼!五天后,父亲判若两人

2020-03-12   母婴期刊

有人说,医院是最能折射家庭百态的地方。其实,还有一个地方——亲子鉴定中心,同样是每日上演着各种情景,只不过表演者不是演员,而是普通人。

吴老师是亲子鉴定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从业已有十年。她在自己的工作场合,看过太多的欣喜和怨怒、伟大和龌龊。吴老师说,前来鉴定的人里,有带着自己收集样本过去的,也有直接带着孩子过去的,前者居多,而后者不管结果如何,和家人的关系都将有道裂痕而无法如初了。

吴老师为我们讲了这样一个事例:一日,A先生带着自己的儿子一起去做鉴定,引起吴老师注意的是,他的脸上没有其他鉴定者的那种焦虑、疑惑或者担心的情绪,只有一团和气。到了采集血样的时候,六岁的男孩因为怕疼而大哭起来,A先生还相当耐心地安抚儿子,心疼的感觉溢于言表。后来办完了当天的手续,A先生抱着儿子非常淡然地离开了。

五天之后结果出来了,这次是一家三口一起过去拿的。但是,看到结果上显示的“不是生物学父亲”的字眼之后,A先生的情绪也从刚开始的难以置信,演变到后来的出离愤怒。看向妻子的眼神也从之前的温情,变成了一团怒火。

年幼的儿子对此毫不知情,依然跑到爸爸身边撒娇让爸爸抱抱,A先生咬了咬牙,把孩子一把推到妻子身边,丝毫没理会被吓哭了的孩子,大步离开了。妻子也并没有大吵大闹,而是收拾好东西,带着孩子快步追着丈夫。

原来,A先生的儿子出生的时候没有准生证,造成了孩子的户口一直没上。本来他带着儿子去做鉴定,是为了拿到结果给孩子上户口用的,没成想竟然是这么一个结果。

后来这家人是什么情况,吴老师也不得而知,但是她可以肯定的是,就算A先生接受了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他和妻子之间以后将永远都有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了。

长久以来,关于生恩重还是养恩重的争论没有定论。我们对于当事人的心情也只能感同而无法身受,自然也不能太过“圣母”的要求做父亲的既往不咎。毕竟这不仅仅是另一半的背叛,还有蓄意的隐瞒以及被轻侮的感觉。

但是,还是那句老话,孩子是无辜的。成年人的过错不该迁怒于孩子,年幼的他们也不该是牺牲品。特别是这种血缘问题,更是把孩子推到了风口浪尖。还有失去理智的父母把一切都归咎到孩子身上,这种没有担当、逃避责任的父母还大有人在。

可是,孩子能选择自己的出身吗?静下心来想想这究竟是谁造成的?既然错处已经捂不住了,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希望还能做到以下三点,不要继续二次伤害。

1、慎重地考虑以后的生活该如何继续。家庭出现这样的问题,不计前嫌继续生活的有,就此别过再无往来的也有,这两种结果还都算是最好的结果。

但是,偏偏还有那种模棱两可的丈夫,既做不到彻底原谅,又不彻底放手,时不时地翻旧账、制造矛盾,甚至虐待妻儿。何必呢?这种行为无疑就是两败俱伤。与其沉浸在这种痛苦之中,不如就此坚定内心,放过他人也是成全自己。

2、哪怕离开,也不要当着孩子恶言恶语。笔者相信,大多数人走到街上看到小孩的第一感觉不是厌恶而是呵护。那么,既然对于陌生的孩子都能如此,更别说是和自己在一起共同生活过的子女了。哪怕是要离开他们,也把对妻子的怨怼暂时搁置一边,毕竟,你们任何一次当着孩子的面的冲突,都可能颠覆他们的世界。

3、给孩子的母亲留一些尊严。孩子虽然懵懂,却也敏感,父亲如果将对母亲的批判一股脑讲给孩子,只怕母亲的形象荡然无存。背负着这样的压力,孩子势必要用一辈子来释放。

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希望不幸的家庭也能成长出人格健全的孩子,这样才能遏制不幸、扭转人生,(作者:dyp06)

图片来源网络,图文无关,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