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涛40岁爆红,迈过7年痛苦婚姻:迟到的叛逆,塑造完美女人

2019-07-07   男神女神深度八卦

各位今日头条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

说起刘敏涛,

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

是《琅琊榜》的静妃,

是《伪装者》的明镜,

还是《欢乐颂》的关母?

刘敏涛是一位天赋型演员,

起点就是“中国小巩俐”。

然而,年轻时的刘敏涛,

并不重视自己的才华。

经历了38年的浮沉,

她终于发现,

人生唯一可以依靠的,

只有自己。

刘敏涛在中戏考试时,被巩俐的班主任一眼相中。

当时,班主任和她父母说,她会是中国的“小巩俐”

她们同样长相大气,气质特别,眉眼间的倔强,也十分类似。

但刘敏涛的前半生,和巩俐相差甚远。

她习惯做外界要求她做的一切角色,并且努力把这些角色做好。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

是她曾经的座右铭。

刘敏涛曾以为,自己会是一个普通的全职家庭主妇。

她将人生所有,寄托在丈夫和孩子身上。

如今,我们在荧幕前看到的“大女人”形象,是她从前不曾设想的未来。

“在家从父”的童年


刘敏涛出生在一个传统家庭。

从小,她就挂着“别人家的孩子”的称号。

从来不会忤逆父母的要求,也是老师最得意的门生。

不惹父母生气,能获得周围的人喜欢,是她小时候最大的追求。

截图来源:非常静距离

那时,她人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完成父母对她的要求。

她放弃高中,选择了中专的幼师专业。

原因是父母觉得,女孩当幼师,比较合适。

截图来源:非常静距离

父母希望她往东,她几乎不敢往西。

她觉得,父母总不会害她。

也从不思考,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截图:《每日人物》刘敏涛采访

回忆童年,她说:“长久以来,我身体里自我的东西太少了,我很难去思考我高不高兴,喜不喜欢。”

根深蒂固的个性


刘敏涛是非常典型的传统女性。

这类型的女性,往往从小习成,凡事以他人为先的个性。

这种个性,和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有着莫大的关联。

一个女性诞生,首要学会的,从来不是如何自爱,而是如何奉献。

女性被社会熏陶,要具备成为“完美妻子”和“完美母亲”角色的所有条件。

要懂得顺从,付出,和牺牲。

总而言之,就是“去自我化”。

截图来源:非常静距离

刘敏涛在采访中,这样总结自己的个性:

“我是一个,什么事情都要先想旁边人的感受的人。这是我的习惯性思维,我没有办法,我爸爸妈妈都是这样的,我言传身教就是这样的。”

言语间,充满无奈。

她想过性格里,不对劲的特质,然而,多年的习惯思维,让她难以摆脱。

“出嫁从夫”的婚姻


个性决定命运。

刘敏涛小时候将命运托付给父母,成年后,她将命运托付给婚姻。

她认为,女人应当以爱情为先,以丈夫为天,以家庭为重。

采访中,她也曾输出这样的婚恋观:“我觉得如果家里有条件,你可以不出去工作的话,就是应该在家相夫教子。”

截图来源:非常静距离

30岁,在刘敏涛事业最高峰时期,她遇到了爱情。

她和前夫相知相恋,结婚生子。

她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婚后,她逐渐退出演艺圈,将大量时间放在家庭上。

她是丈夫最好的贤内助,家里一切事务,她都处理妥当。

她最大的追求,就是为丈夫扫除一切障碍,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面目模糊”的贤内助

截图:《人物》刘敏涛演讲

然而,让刘敏涛付出一切的婚姻,终究走不过7年之痒。

在《人物》的演讲上,她如此总结,7年婚姻的心理历程:

“我的生活轨迹,几乎全部符合,社会对一个‘标准女性’的预期。从小家教森严,认真读书,中戏毕业以后,拍了几部大戏。在事业上处于最高峰的时期,遇到了爱情。随后就顺理成章地回归家庭,相夫教女,退化成面目模糊的贤内助。”

这段总结里,有一个关键句:“退化成面目模糊的贤内助。”

和无数个因为爱情,放弃事业,回归家庭的,全职家庭主妇一样,刘敏涛在这段婚姻里,承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

丈夫经商,两人聚少离多,在女儿出生前,诺大的房子里,只有她一人。

失去了工作,等于失去了经济来源。

爱情尚在时,男人的嘴脸,是“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摘星星摘月亮,都是轻而易举的事。

然而,爱情总会消逝。

爱情消逝后,丈夫面对整天窝在家里,不再光彩四射,只会摊开双手,摆出“讨钱”姿态的妻子,曾经的感激,化作不屑和无视。

他越来越不愿归家,即使女儿出生了,他依旧无情。

离婚后,刘敏涛参加《金星秀》。

她最愤恨的,是前夫至今不曾看过女儿一眼。

“只能说我家这个东西是个奇葩。他这两年都从来没有看过孩子,他可能觉得工作比家庭重要吧。”

截图:《金星秀》

她曾经以为可以依靠他人,度过安稳幸福的一生。

然而,当她将人生托付给他人时,同时也将自己推入深渊。

最后得到的,只有痛苦。

迟到的觉醒


当生活给予你重击,你会选择原地倒下,还是站起来,重重地给生活回击?

大部分人,都会在困难面前,选择默默承受。

刘敏涛却认为,人生不该只有接受,还该有觉醒。

决定离婚的那个深夜,她独自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恍惚间,看到了另一个自我。

她的人生,产生了第一次自我对话。

截图:《人物》刘敏涛演讲

天亮后,她离了婚,带着女儿,展开新生活。

刘敏涛彻底甩掉讨好者的伪装色,她开始摸索,生命真实的意义。

她重回职场,成功塑造了一个个,无可取代的经典人物。

比如,《琅琊榜》里的静妃。

刘敏涛40岁爆红,迈过7年痛苦婚姻:迟到的叛逆,塑造完美女人

比如,《伪装者》里的明镜。

还有,《欢乐颂》里的关母。

她剪断自己曾经视为生命的长发,尝试穿上露背的礼服,无论到哪,都把自己喜爱的花,家人的照片,一并摆上,仪式感终于走进她的生活。

最让人惊喜的是,她改变了和父母的相处模式。

从前,她和父母的对话,只有句号和和省略号。

现在,她勇敢地在话语里,加上了反问,感叹。

而她的父母,反馈给她的,是“孩子,你比以前自信了,快乐了。”

截图:《人物》刘敏涛演讲

伴随着40岁来临,她终于找到了自我。

自我就像人生的中心点,将她的生命延展,做到了真正的随心所欲。

把握自己的人生


刘敏涛在戏里,演活了一个个人物。

在戏外,她同样将一类型人的生活,“演”得活灵活现。

那就是 ,没有自我的女性。

她的前半生,完全依附在他人身上,渴求他人,能够给予她生活的保障和意义。

然而,依附并不是一件易事。

这意味着,你的自我需求要降到最低,将他人想要你做的,做到完美。

犹如傀儡的人生,和幸福完全不沾边。

这时,很多人会渴望,摘下面具,过上真实的生活。

但,追求自我,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这意味着,你需要反复和自己对话,劝服内心纠缠的不完美,并且认可,不完美必然存在。

并且,控制好迟来的叛逆。

做真实的自己≠做一切想要做的事。

而是,把握自己的人生。

就像刘敏涛所说:“言听计从,无需过脑。而我行我素却需要判断能力和勇气的双重加持。”

截图:《人物》刘敏涛演讲

生活里,太多人希望依靠别人,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他们摆出一副委曲求全的样子,其实,内核却是懒惰。

“如果听别人的话,就能过好自己的人生,那么,何必自己绞尽脑汁,去想如何经营?”

这才是他们,内心最深的告白。

然而,依靠他人,真的能获得幸福吗?

不可能。

因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难题,而寄生虫,最终得到的,只会是不屑和抛弃。

唯有将人生紧握在自己手中的人,才能对自己的未来,有绝对的话语权。

也唯有如此,才可能获得幸福。

作者:有鸭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