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星系组成,似乎都已经定型了。从最基础的行星,再到星系的主恒星,恒星系再组成更大的星系集团。在恒星系统之外,则是黑洞等特殊天体。
但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另类的天体,它不是恒星,也不是行星,这种星体的质量比恒星略小,但比最大的行星大,它的内部气温比行星要高,但是却并不被划入恒星的行列。这就会褐矮星。褐矮星表现呈现铁锈一般的褐色,它差一点就能变成恒星,但是体内的温度和压力不足以发生恒星代表性的核聚变反应。
但是诡异的是,它身上触发了锂元素的聚变反应,这让它几乎就能归为恒星的行列了。在距离地球6.5光年的船帆座,有一个由两颗褐矮星组成的双联星系统。天知道它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这是褐矮星在宇宙中的一种存在形式。
实际上,宇宙中有许多褐矮星,如果打一个恰当的比方,它们就是进化升级失败了的恒星。它们虽然也在发光发热,但是却没有恒星那么大的光芒。因为形成之初的一点质量不足,褐矮星不是恒星,当然它们也没有办法,围绕其他恒星旋转。
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