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法国S35真的是先进坦克吗?坦克三大要素在它身上不起作用

2022-08-26     小解说娱乐

原标题:二战法国S35真的是先进坦克吗?坦克三大要素在它身上不起作用

一般评价一款坦克是否优秀主要看它的三大要素,既机动、防护和火力,一般来说只有实现这三者平衡搭配的坦克才能称之为优秀坦克,但是因为技术条件的限制,坦克的设计之路上人们始终无法做到完美的平衡,都或多或少地向某一个领域倾斜。然而二战中法国装备的S35坦克,就是一款在当时技术条件下实现了三大要素平衡搭配的坦克,但是它却并不是一款好坦克。

S-35中型坦克

1934年,法国开始了下一代坦克的研发招标项目,新坦克要求采用3人及以上车组成员,安装一门47毫米炮,同时装甲防护和机动性都要有所提升。很快SOMUA公司接了项目,并在次年研发出一款样车AC3,经过几次修改之后被命名为S-35,其中S代表SOMUA,35则代表1935年研发成功。

S-35采用了一些比较先进且昂贵的技术,炮塔和车体装甲采用铸造,比起当时主流的铆接或者焊接装甲造价更高,制造速度更慢,不过防护力也更强一些,装甲相对来说不那么容易开裂。同时采用了法国人自己研发的悬挂装置,越野舒适性也还过得去。

S-35中型坦克

坦克全重19.5吨,长5.38米,高2.62米,宽2.12米。装甲防护是S-35最大的特色,车体正面装甲厚47毫米,侧面厚40毫米,后部厚20毫米,炮塔装甲厚42毫米。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这样的防护已经和其他国家的重型坦克不相上下,在二战初期依然能够有效抵御德军的37毫米反坦克炮。

动力上采用一台190马力的SOMUA V-8汽油发动机,最大公路时速40千米,最大越野时速32千米,最大航程230千米。这样的速度在当时来说也足够优秀,和一些轻型坦克差不多。

S-35中型坦克

火力上安装一门SA型47毫米坦克炮,可以发射穿甲弹和高爆弹,在那个普遍安装机枪和37毫米炮的时代,47毫米炮的打击能力超群,能够防御住的坦克型号很少。同时还有1挺7.5毫米并列机枪作为辅助武器。

如果单从坦克的三大要素来看,S-35在当时无疑是最强的型号之一,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它最差的就是人机工效。S-35和当时法国的其他坦克一样,在驾驶上比较舒适,但是都采用了一座单人炮塔。炮塔内部当然是车长,这名车长的工作太多,既要通过视角有限的潜望镜观察外部情况,又要指挥坦克,还要负责装弹、开炮等工作,往往顾此失彼,连坦克与坦克之间的联系都很困难。

充当装甲列车的S-35

在软配置上,S-35缺少电台,一般只有小组指挥坦克才有电台,上级的命令很难及时下达给正在行动的坦克上,互相之间配合很差,而单人炮塔将这个问题进一步放大,实际作战中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没有统一的行动又怎么能保证胜利呢?

S-35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铸造车体造价高、制造速度慢,尽管1935年就问世,到德军入侵法国时一线部队也不过才200多辆S-35。设计之初,设计师更多地考虑到铸造装甲带来的防护好处,却没有太多的顾及到后勤维护,一旦装甲遭受到损伤或者行走机构损坏,维护时间比起其他坦克要费时费力得多,这又进一步造成一线作战坦克数量下降。

被击毁的S-35中型坦克

法国总共下达了450辆S-35订单,到德国占领法国时工厂完成了超过400辆,真正装备到一线的只有200多辆,德军在将缴获的S-35进行了测试之后,发现并不适合作战。试想一下当时德国如此缺乏坦克,并且意大利军队也缺乏足够的坦克,可是德军依然没有将这种“先进坦克”投入到战场上去,宁可继续生产捷克38T轻型坦克,这就足以说明S-35并非那么先进,至少已经无法适应德军的装甲思路。

德军缴获的S-35中型坦克

二战前法国的坦克制造技术可以说是世界顶级的,不管是S-35还是B-1重型坦克,都做到了三大要素的尽量协调。真正制约法国坦克工业的还是军事高层对坦克看法,法军也认为坦克只是陆战的补充,无法单独成军作战,在步兵辅助武器的思路之下,法国人将坦克设计成这种结构也能够理解了,可以说二战法国是被自己落后的思想打败的。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967b412f5813d0ee0e49e96a80351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