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在中国是历史悠久玄术之一,称堪舆。是自然界的力量,是宇宙的大磁场的能量。
风是元气和场能,水是流动和变化。风水相地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弥地相、古称堪舆,它是研究环境与宇宙的规律,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风水的创始人是道家女神九天玄女,比较完善的风水学问兴起于战国时代。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早期的风水主要有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方法及原则。
风水的释义,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自然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的体系。
何谓的“风水”,从古至今给风水下定义者不计其数,可历史上给风水最早下定义的为晋代的郭璞,《葬书》中有云:“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可见风水之术即是相地之术,核心即是人们对居住或者埋葬环境进行的选择和宇宙变化规律的处理,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风水又有阳宅和阴宅之分。
风水指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方向、水流、山脉等形势。就生者之屋宅而言,谓之阳宅;就死者之坟地而言,谓之阴宅。“风水”的好坏能决定宅主或葬者一家的祸福。
旧题 晋郭璞《葬书》:“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可以追溯到悠久的远古时代。
“形法”与“理法”:风水“形法”主要为择址选形之用;“理法”则偏重于确定室内外的方位格局;此外,还有“日法”用于选择吉日良辰以事兴造;“符法”为补救各法选择不利的措施。
中国风水学按照应用对象:又分阳宅风水,即阳宅相法,专司生人居住的城郭住宅的择址布形;阴宅风水,即阴宅葬法,专司死者的陵墓坟冢的择址布置。
风水对于住宅所处环境不同,又有所谓井邑之宅、旷野之宅、山谷之宅等区分,如三元风水应用上,又各有所侧重。对于旷野之宅和山谷之宅,因与周围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多注重形法;而井邑之宅,则因其外部环境的限制,常以形法、理法并举为用。
风水的形势派,注重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等辨方正位;而理气派,注重阴阳、五行、干支,八卦九宫等相生相克理论,并且,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现场操作工具罗盘,确定选址规划方位。
风水无论形势派,还是理气派,尽管在历史上形成了众多的实际操作方法,但是,都必须遵循如下三大原则:天地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
风水理论是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学。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古代风水书中说:“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是如斯,是事俨雅,乃为上吉。”这是把住宅人性化,说明格局搭配得当,对住宅与人都是很重要的。
天地人合一:风水贯穿在传统建筑活动的各个过程。从选址规划、建筑单体、园林小品、室内外装修设计到施工营造,几乎无所不在,从现代房地产品牌策划角度来说,以现代居住区建筑布局进行风水规划,应首先树立几个风水观点:太极泛存观;场气万有观;场气导引观。
太极泛存观:城市,村镇,庭院,建筑、住宅,房间……都是一个太极,只是层次不同而已。
住宅建筑布局,既看其自身的太极,也要看建筑组群的太极,建筑群布局,应以地形方整、太极完整为宜。不宜缺残某部分建筑的位置。建筑地段布局应十分注意太极图的场气效应,慎重选择空地,建筑群组团内的小游园绿地,应选在中心地段,并应有建筑小品布置。
在住宅设计中,一幢住宅也不宜缺角。住宅楼层内部各户不宜交错分户,造成各户平面缺残某角。
场气万有观:风水的五大要素是龙、穴、砂、水、向,其本质是气。寻龙,捉穴,察砂,觅水,定向,是在于察寻适于人体的吉气,避开不利于人体的煞气,趋吉避煞,在于对气的趋避。物物之间存在场,气来自场。现代科学已初步察证,人体有场气,植物有场气,建筑物有场气、万物之间皆有场气。恰如万有引力一样,场气也是万有的。一幢建筑可以无足轻重,但如组成建筑群,场气可能剧变。
场气导引观:风水之气,是宇宙场气、地球场气、地域场气、建筑组群场气、植物场气和人体场气的统一场气中的气。宇宙、地球、地域的场气,为大场气。
大场气,虚处来,实处止。阳宅多选在类似盆地、半盆地(山环、山湾)中,这种地域,土肥水上,宜于民生,利于接纳大场气。
场气的性状,是螺旋式运动的,任何局部某一层次的螺旋式运动的场气,都是宇宙大环境的一部分。
理气为地球不断地转动,整个地球、太阳系乃至宇宙的气场每天、每年都不断地变动,形成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风水方位,这种根据“时间”变换去选择风水方位的学问,就是“理气”。而对于时间的掌握,就要靠天文历法。
在风水的运用中,要准确而又熟练地掌握干支历法,可以说是一种基本功。
风水自古以来,干支历一直为官方和民间所普通认识,应用于天文、风水、命理、选择术和中医等学科上,并为历朝官方黄历所记截。
三元九运是古代人民划分大时间的方法。先人们发现太阳系各大行星的运转会对地球上的自然和人事现象产生影响。
以180年作为一个正元,每一正元包括3个元,即上元、中元、下元;每元60年,分为3个运,每运为20年,即上元是一运、二运、三运,中元是四运、五运、六运,下元是七运、八运、九运,从而构成了完整的三元和九运体系。
上元一运1864年--1883年(甲子年至癸未年)
二运1884年--1903年(甲申年至癸卯年)
三运1904年--1923年(甲辰年至癸亥年)
中元四运1924年--1943年(甲子年至癸未年)
五运1944年--1963年(甲申年至癸卯年)
六运1964年--1983年(甲辰年至癸亥年)
下元七运1984年--2003年(甲子年至癸未年)
八运2004年--2023年(甲申年至癸卯年)
九运2024年--2043年(甲辰年至癸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