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人看来,睡觉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尤其是肆意变换睡姿。
若是用在孩子身上,父母又觉得头疼不已。好不容易将他们哄睡着,结果却又在半夜,被各种怪异的姿势“折腾”醒来。
来自父母委屈的吐槽:
豆子妈妈:我家孩子睡觉超级乱,睡前在这一头,睡醒已经在另一头。真的不敢想象,他晚上是在睡觉,还是在床上打仗。
贝塔妈妈:原本想着跟孩子分开睡,结果第一天晚上,就听到她摔到床底下的声音。意外的是,孩子居然还没有醒,在床底下呼呼大睡。
悠悠妈妈:要说睡觉姿势乱,我家孩子绝对是榜上有名。不夸张的说,晚上睡在他身边,都是提心吊胆,生怕被踹一脚。
父母的吐槽声中,有太多的委屈和无奈,但也隐藏了对孩子满满的爱意。哪怕顶着黑眼圈,也愿意半夜起床,无数次给孩子盖被子。父母一致认为,只要孩子睡得好,什么姿势不重要。
单从睡眠质量方面来说,姿势当然不重要,毕竟每个人都有喜欢的睡觉姿势。不光孩子如此,很多大人也是这样,只有喜欢的睡姿,才能让自己睡得更安稳,要不然就会各种翻腾。
但父母不知道的是:孩子的睡姿里,其实藏着他们的性格。而且,有一种睡姿,把孩子内心的孤独和不安全,表现得淋漓尽致。只不过,父母的注意力都在睡觉时间、睡眠质量方面,从而忽略了孩子的性格。
当然,这一切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有科学依据的。在国外,有专门机构曾经研究过“儿童睡姿”,1000多名随访的孩子中,他们的睡姿各异,性格也各异。因为睡姿,是熟睡后下意识的动作,最能暴露心理特点。
了解不同的睡姿,试着走入孩子的世界
第一种:抱着物品睡觉
很多孩子睡觉前,习惯性抱着自己熟悉的东西,有玩偶、有玩具,还有从小用到大的毯子、枕巾等等。很多父母觉得,孩子抱东西睡觉,是因为他们有“恋物”情节。
殊不知,在“恋物”的背后,还潜藏着孩子的敏感和脆弱。之所以喜欢抱着熟悉的东西,就是因为孩子没有安全感,内心特别脆弱。而熟悉的东西,可以缓解他的情绪,渐渐忘记脆弱。
第二种:蜷缩一团睡觉
在妈妈肚子里,因为条件有限,大多数孩子都是蜷缩着睡觉。可是出生后,外在条件明显变好,依旧有很多孩子双腿蜷缩,保持侧卧的睡姿。有人说:孩子习惯了这个睡姿,这样才更舒服。
但其实,看似可爱的睡姿背后,满满的都是孤独。依旧保持着胎儿睡姿的孩子,他们白天看起来很乐观,会跟父母互动,但是骨子里却很孤独。尤其是在陌生环境中,他么会没来由的害怕。
第三种:爬着睡觉
有一类孩子,他们最喜欢爬着睡,说明他们的自我防备心理特别强。同样,也说明孩子喜欢自由,喜欢倾诉,性格中有开朗的一面。人际交往方面,这类型的孩子相对更占优势,他们的既开朗又成熟。
性格方面,父母还是要以引导为主,毕竟防备心理强,不是一件好事,偶尔喜欢钻牛角尖儿。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幼龄阶段的孩子而言,趴着睡有一定的危险,很容易影响呼吸,要多小心防护。
第四种:“大”字型睡姿
别看孩子个头小,但他的攻击力并不小,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会把父母“赶到”床边。这一切,还得要从孩子的睡姿说起,整个人呈“大”字型,随意的躺在床上。
若家里孩子是这种睡姿,那父母偷着乐吧,虽说偶尔会影响大人睡觉,但性格方面,却最讨喜。这种睡姿的孩子,他们的性格也大大咧咧,和睡姿一样的“豪放”,不仅安全感满满,而且和父母的感情也很亲密。
送给父母的温馨小建议:
若孩子是前两种睡姿,父母一定要在教育和陪伴方面下功夫。此时,孩子的睡姿已经暴露了他没有安全感、敏感的一面,父母要多陪伴,给足他们想要的安全感。也趁着陪伴的机会,给孩子多一点的教育,让他养成更多习惯。
若孩子是第三种睡姿,父母也不要掉以轻心。性格开朗的部分值得鼓励,但隐藏的防备心理,还是要多加注意。生活中,父母多带他们去陌生的环境,接触不一样的人,慢慢和防备的自己和解。
若孩子是第四种睡姿,父母只需要注意保暖,别让他们着凉感冒就好。若是真的要提意见,那就是注意别让孩子太骄傲,一旦滋生任性骄纵的心理,再好的性格都会受影响。
你家孩子是怎样的睡姿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一起探讨孩子的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