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奥精医疗(688613);正海生物(300653);春立医疗(688236);威高骨科(688161);凯利泰(300326)
中国骨科骨缺损修复材料行业正在经历快速发展,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和骨科手术需求增加的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生物材料和人工骨料的研发应用也不断涌现。行业内的竞争激烈,主要参与者包括国内外医疗器械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
——自体骨是“金标准” 但使用比例持续下降
自体骨是指移植物在同一体内,由一处移向另一处。松质骨常取自髂骨,坚质骨常取自胫骨或腓骨。自体骨取自患者自身,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异的骨传导能力和骨诱导能力,是临床应用的“金标准”。
虽然自体骨从20世纪初开始广泛使用并成为骨移植临床应用的“金标准”,但由于自体骨的骨量有限,难以满足大规模临床应用的需求,且会造成患者的额外失血与创伤、取骨部分存在潜在并发症等风险,伴随着骨缺损修复材料的发展,自体骨在国内外的临床使用比例均逐步下降。截至2022年,在医疗技术发展水平较高的美国自体骨的临床使用比例在40%左右,我国自体骨的临床使用比例则在60%左右。
虽然同种异体骨等天然骨修复材料在已上市骨科骨缺损修复材料中使用占比高,但其在临床应用中也面临诸多不利因素:
——骨科骨缺损修复材料产业上市公司业务布局对比
中国骨科骨缺损修复材料产业的上市公司中,春立医疗业务布局最广;奥精医疗骨科骨缺损修复材料业务占比最高,其他公司骨科骨缺损修复材料业务占比较低,未单独披露。
——骨科骨缺损修复材料产业上市公司业务规划对比
上市公司骨科骨缺损修复材料业务规划涉及完善补充现有主营业务产品线、坚持产品研发、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骨科骨缺损修复材料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 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