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哈尔滨公交司机王洪成发明“水变油”,后来怎样了?

2022-06-10   百晓生侃历史

原标题:1984年,哈尔滨公交司机王洪成发明“水变油”,后来怎样了?

自1984年初开始,哈尔滨的公交车司机王洪成正式推出他的“发明”,他在各地进行所谓的“实验展览”,向政府部门与公众介绍“水变油”的发明。当时还引起中央领导的注意,还亲赴哈尔滨去看望王洪成,后来王洪成得到数以亿计的“科研投资”。

王洪成

当年王洪成的发明引起科学家很大的轰动,如果真的能让普通的水变成油,将会为国家节省一笔巨大的能源投资,他的发明还被认为是“中国第五大发明”。1995年,全国有41位科技界的政协委员联名呼吁调查“水变油”的情况,一场惊天骗局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根据调查统计报告,王洪成发明“水变油”的骗局,直接经济损失达4亿人民币之多,对社会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为何一位普通的公交司机能够在中华大地上安然行骗十三年,这必须引起我们的深思。当年王洪成的发明竟然还得到众多科学家的认可,由于广大民众更愿意相信科学,导致很多人都被卷入这场骗局。当年王洪成到底做了什么,为何能让这么多人相信他的“发明”?

王洪成,1954年8月出生在黑龙江哈尔滨,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差,他只上过4年学,连小学文凭都没有拿到。辍学后,王洪成在人民公社养过猪,学过一段时间的木匠,后来还参军入伍。

“水变油”表演现场

在部队期间,王洪成拿到了汽车驾驶证,从部队退伍后直接在哈尔滨公共汽车公司当司机。日复一日的工作让王洪成觉得非常无趣,他希望自己能够出人头地,并且过上富裕的生活。当时改革开放的浪潮已经涌来,王洪成也在其中看到发展的机遇,希望能够赶上这波发展的浪潮,于是开始琢磨怎样才能赚钱。

通过某些关系,王洪成还在学校换了一张初中的文凭证书,这样能够在公司发展得更快。王洪成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他对科学研究有着非常高的兴趣,尽管自己没有过硬的知识作为研究基础,但他的想法还是挺新奇的。比如在书本中看到的“永动机”,在王洪成看来是可行的,他把一切发明的可行性都通过自己脑海中的理论来验证。

在公共汽车公司工作多年,王洪成突然觉得汽车每次都要加油,这是一笔非常大的开支,能不能用别的东西来替代它呢?当时全国都在提倡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在科学的基础上发展,很多科技产品都相继问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王洪成也是脑洞大开,他决定开始研究替代汽车燃油的材料。

为了达到成本最低化,王洪成查找了很多化学类的书籍,但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根本看不懂书本的内容。为了搞懂很多知识,王洪成还特意请教很多老师,但他学到的知识也仅是一点皮毛。想要研究燃油的替代材料,学一点化学知识是没有用的。既然走正道没有用,王洪成便开始想歪门邪道。

一次偶然机会,王洪成在街头看到表演魔术和杂技的团队,他突然来了灵感,为何不将魔术和杂技的元素融入“研究”呢?

上世纪80年代,人们的普遍文化水平还非常低,大部分人根本没有上过学,对于很多物理、化学现象的认识程度不足。王洪成正好看到这一点,于是开始油的替代品的研究计划。为了节约成本,王洪成直接用水来进行“转化。他最先在水中滴入几滴油,然后点火,发现油能够正常燃烧,这让他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既然通过技术手段无法研制出油的替代品,那干脆来个掩耳盗铃,通过水和油的混合物来骗人。为了保证“实验”万无一失,王洪成还用手段将眼前的水完全调换成油,在展示实验前可以让观众品尝容器中的水,当观众确定是水后,他再用手法将水给调换,最后再向水里随便滴几滴液体,便说这是“水变油”的重大发明。

王洪成的这些手段只能骗一骗文化水平比较低的观众,肯定是骗不过专业人士的眼睛的。为了能让“实验”看起来更加科学,王洪成利用从书本中学到的一点知识,在水中投入电石粉末(碳化钙),二者产生反应后会形成乙炔(C2H2),然后直接点火就能燃烧起来,并且可以冒黑烟。汽油等在燃烧的过程中如果燃烧不充分,也会有比较相似的现象产生。

如果遇到比较难骗的人,王洪成将会采用更加高级一点的方法,他在水中放入四氢化铝锂,物体与水发生反应后会冒出氢气,还能有许多小气泡冒出,点燃后会发生微爆声,这种方法看着更加能让人信服,但不到特殊情况,王洪成基本上不会用这个方法。既然“水变油”的诀窍已经掌握,王洪成便开始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

1984年3月,公交车司机王洪成向媒体宣布一项重大发明“水变油”,由于从未听说过这种科学产品,从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根据王洪成的介绍,在四分之三的水中加入四分之一的汽油,然后再加入自己多年的研究产品“洪成基液”,就能够变成为“水基燃料”,用明火一点即燃,热值还要比普通的汽油、柴油还高,更重要的是没有任何污染,成本也非常低。

王洪成的“科研产品”一经问世,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很多人觉得如果产品真的有效,将会节省下很多成本。对于大部分汽车公司而言,也能节约很多燃料费用。普通老百姓用燃油的,也将更加便宜。在相对浮躁的思想环境下,更多的人愿意相信这种产品是可行的。

为了让自己的“科研产品”更加具有权威性,王洪成竟然还开办了一家新能源公司,聘请了很多“权威专家”,其实都只是一些高中毕业或大学毕业的学生,并不是专业领域的权威。社会上对王洪成的质疑声也非常多,他于是准备先发制人,请人写了一篇题为《王洪成水基燃料是领先世界的常温核聚变创举》的文章。

文章中还说明:“本文试图用国际上最新的高科技研究成果,常温核聚变反应来解释'以水代油'的形成机理,希望有助于克服中国第五大发明——洪成燃料推广中认为的观念障碍。

明确来说,王洪成让人写的科学论文完全是胡编滥造的,然而封面上竟然还写着指导教师南京某某大学化学系教授的名字。后来有人去采访这位教授,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地说:“这是个骗子!一天有人打电话给我,让我指导研究水变成油的问题,我从来不相信水能变成油,就严词拒绝了。”

王洪成的目的已经达到,并且民众也相信他的研究成果。为了达到宣传的目的,王洪成还不断通过登报的方式来宣传产品,人们更加不敢轻易否定,普通老百姓认为登报的事情真实性比较高,并且还有权威专家的验证,这更加确立了“水变油”的真实性。1984年,黑龙江省副省长与王洪成取得联系,希望能够对“水变油”研究的真实性进行检测,但王洪成以仍在继续研究为由拒绝了。

同年5月,中央有一位领导亲赴哈尔滨探望王洪成,还观看了实验流程,最终被王洪成的手段所蒙骗。王洪成以科学研究为名,让领导批给他60万科研费用,并且还配了一辆豪华皇冠车。既然有领导的认可,王洪成的研究产品自然就成为了“香饽饽”,一个部队企业还专门为此成立公司,300多家乡镇企业拿出上亿资金给他搞共同开发。

估计连王洪成本人也没有想到自己能够骗到上亿的资金,他自己甚至都开始觉得“水变油”是真的,并且真的把自己当成了科学家。

《中国科学报》对王洪成的质疑

这一场“水变油”的闹剧持续了十多年。1993年,公安部和物资部都发出通告,有关单位立即停止宣传“水变油”事件。原物资部干部严谷梁还在报刊上刊登一篇题为《应该用事实澄清“水变油”真相了》。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反而还被王洪成给告上法院,最终王洪成反而成为“受害者”,得到广大民众的同情。

1986年,王洪成前往中国科学院说要求鉴定,可但准备鉴定时,他又毁约不干。还在中科院专利管理处偷了一份盖有中国科学院公章的文件和印有中国科学院抬头的空白信笺。王洪成回到家中用剪贴和复印的办法伪造了一份中科院发布的《王洪成发明成果证明》的文件,并到各地骗取合作单位的信任,到处招摇撞骗。

王洪成有了中科院的“权威证明”,于是变得更加自信。当时哈尔滨工业大学还特意组织水变油的鉴定会,参加鉴定的有哈工大和吉林大学的博士生导师等一批专家,当他们看到王洪成手中的中科院证明材料时,于是更加倾向于相信王洪成的科研产品。哈工大的校长和党委书记还因此两次给中央领导写信,非常诚恳地说明水变油是可信的,还希望能够大力发展水变油产业。

善良的大学教授们碰到了骗子,而恰恰又忘记了自己所应该坚持的科学真理,最终被王洪成所利用。有了大学教授的“权威认证”,王洪成的路更加顺畅了,无论社会上有怎样的质疑声,他都有反驳的资本。

1993年6月,王洪成正式对外宣布哈尔滨67路公共汽车全部使用“洪成燃料”,很多人都开始说:“洪成时代开始了,这是走向造福社会的里程碑。”为了真的让汽车跑起来,王洪成将各种燃油进行掺杂,还在其中混入肥皂类的物质,搅拌成乳化液,看起来是非常“先进”的物质。这种油的确能够让汽车运作,但它不仅不省油,反而还会腐蚀发动机。

为了让广大民众相信,王洪成根本不在乎发动机坏不坏,只要能够用这种油然汽车在大街上跑起来就行。在鼓乐声中,十几辆灌上“洪成燃料”的公共汽车都行驶到了大街上,这件事情还被制作成录像带发布在社会上进行宣传。王洪成的确有点得意忘形了,在多年的赞美声中,他已经彻底迷失自我,竟然把自己的“水变油”发明当成真的了。

没出一个月,哈尔滨很多公交车的发动机全部损坏,人们这才意识到所谓的“水变油”根本不起作用,汽车公司一边让人修理汽车,一边向王洪成索要赔偿,但王洪成根本不理睬。宣传用的录像带仍然继续在社会上播放,骗取人们的投资。谎言骗得了人们一时,却骗不了一世。

1995年,中科院院士何祚庥、郭正谊等人在全国政协八届会议上,联名提交提案,呼吁调查“水变油”的投资及对经济建设的破坏后果。中科院、哈工大、吉林大学等都是此次事件的受害者,由于王洪成伪造鉴定证明,导致很多人受骗,直接造成上亿元的经济损失。科学界都开始联名声讨王洪成,他的这种行为是在给科学界抹黑,同时还动摇了民众对科学的信任。

事情发生后,王洪成被收容审查。1997年11月14日,哈尔滨中级法院认为,以虚夸发明并触犯刑律,最终以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王洪成有期徒刑10年。这一场“水变油”的闹剧终于结束,可民间仍然还有人相信水能够变成油,王洪成的这一场骗局影响颇深。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的受教育水平也越来越高,相信对于“水变油”的骗局也能轻易看破。这一场闹剧留给了我们很多思考,民众必须要增强科学辨伪能力,科学事实与理论的确立需要靠经验事实,而不是某一人的虚假经验。现如今社会上的骗局仍然有很多,我们也需要时刻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