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韩扬眉 通讯员 刘晓倩
距今约5600万年前,地球上发生了新生代以来最强烈的一次快速升温,导致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历史性事件被称为“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该事件与碳释放有关。
冰川 概念图
近日,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张清海、研究员丁林团队联合国内外研究人员,证实“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时期完整的碳同位素负漂应该具有一个阶梯状的结构,在大气和浅海中碳同位素负漂具有较大的幅度。
相关成果发表于《地球与行星变化》。
“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大约持续了20万年,其中碳释放持续的时间大约为1000年至50000年。
在千年到万年的时间尺度上,“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为研究气候变化和碳循环之间的耦合规律提供了难得机会。尤其在当前,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由于大量碳排放所导致的全球温度上升,研究“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未来的气候、环境和生物变化。
海洋 概念图
研究表明,“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期间,完整的碳同位素负漂具有一个阶梯状的结构。研究还证实,在浅海和大气中,碳同位素负漂的幅度大致为7‰,并首次给出“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时期碳释放总量的上限为28000Pg(目前人类每年排放的碳约为10Pg)。
阶梯状碳同位素负漂结构的存在暗示“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期间存在多次碳释放,很可能存在“碳释放—温度上升—再次碳释放”的正反馈过程。大气和浅海中碳同位素负漂的幅度明显大于深海,这暗示碳释放对大气和浅海造成的影响,可能远大于深海。
“这警示我们,大量碳释放到大气—海洋系统中可能造成一系列多米诺骨牌式气候、环境和生物响应。在自然状态下,地球可能需要数十万年才能恢复到之前的正常气候状态。”张清海表示。
青藏高原 概念图
研究还表明,过去关于“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的研究工作大多来自于不完整的沉积记录,而这不可能准确完整地重现该事件的来龙去脉。
研究人员介绍,目前,对于“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的触发机制、碳释放的具体源区和过程尚不清楚。
下一步,丁林团队拟基于藏南的高分辨率碳酸盐岩剖面和其他剖面,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和其他手段作进一步研究,确认碳释放的具体源区和过程,查明碳释放和气候变化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未来的气候环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