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斤榴莲称出18斤还碰瓷,摊主被处罚

2024-06-08   新快报

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6月8日发布通报:6月7日,有网友在网络平台发布“广西路边摊现榴莲鬼秤,8斤称出18斤”的视频或文章。南宁市西乡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对该事件进行调查,对当事摊主进行了问询,摊主已承认其存在缺斤少两行为。经立案调查,依据计量法有关规定,对存在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行为的流动榴莲摊贩摊主,作出没收经检定不合格的电子计价秤1台、没收违法所得290元并罚款2000元的行政处罚。

下一步,南宁市西乡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持续加大对电子计价秤日常监管力度,从重打击缺斤少两行为,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所谓“鬼秤”,指的是被非法改装的电子秤,可以根据需要显示虚假物重,让卖家堂而皇之地缺斤少两。

事实上,“鬼秤”已不是什么新词了。早在十多年前,就有媒体曝光海鲜市场多家商户使用“七两秤”。时至今日,用“鬼秤”作弊欺诈的现象仍不时出现,社交媒体上大量博主揭露“鬼秤”的套路,买点蔬菜瓜果、现宰生鲜,一不留神就可能被坑。

此前报道

6月6日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北湖路附近,有游客称,在街边摊买了一个18斤重的榴莲,复秤发现榴莲仅8斤2两,之后找摊贩理论。就在游客准备报警时,摊贩突然大喊“来打我啊”。

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的多段视频显示,一男两女在街边与一位男摊贩发生争执,其中一名黑衣女子称要报警时,正在打电话的摊贩突然大喊“来打我啊”,黑衣女子反问“谁打你了”,之后男商贩与三人发生肢体接触,几秒钟后男商贩突然倒地。围观市民拍摄的视频显示,男子自称花300元从这位摊贩处买了18斤榴莲,“我们拿着壳拿着肉,连皮都没去,连袋子连壳直接复秤,只有8斤2两。”男子一边说,一边展示他拍的视频。

视频截图

杨先生称,摊贩虽然倒地,但没有受伤,倒地后还曾打电话,之后由120急救车辆拉走,几名男女则被警方带走。

“鬼秤”为何难管?

从2022年11月开始,B站UP主“B太”就在全国多地揭露“鬼秤”和“偷梁换柱”、套路消费等猫腻乱象。从2023年11月的大连某海鲜餐厅到今年4月的青岛某水产品市场,再到近期的河南商丘某加油站,他关于“鬼秤”的视频多次登上热搜。

据他观察,“鬼秤”常常出现在贩卖现杀活禽、海鲜、水果的摊贩中,形式多种多样,且非常隐匿,监管起来并不容易。

“普通的‘鬼秤’,有不同的作弊档位,比如‘八两秤’,八两的东西就能称出一斤;还有的‘鬼秤’,不管东西原本有多重,都能称出想要的重量。”

现在,不少“鬼秤”有远程遥控和一键重启恢复正常的功能。“一些商家的反侦察能力很强,一看到市场工作人员或者监管人员来了,马上就把‘鬼秤’复位了,也就一秒钟的事,想要固定证据很难。”

2023年11月,“B太”在大连的某大排档发现一“鬼秤”,有强检合格证,却没有铅封。“鬼秤”被商家重启后,在市场监管局,他尝试了500多个密码都没有破解成功,最后不得不把电子秤送到无锡检测。

除了技术难度之外,“B太”认为,违法成本太低,是“鬼秤”泛滥的根本原因。

“买一个‘鬼秤’也就一两百块钱的事,哪怕被发现了一般也就罚一两千块钱。对于卖高端海鲜、水果的商家而言,这些罚款不痛不痒,起不到惩戒的作用。”

国家计量法治研究基地负责人、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教授张云长期从事计量法治研究,是原国家质检总局《计量法》修订领导小组成员。据她介绍,现在大家抱怨的“罚款太低”背后,涉及到长期以来处罚“鬼秤”时执法依据的争议。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极目新闻、央视网

编辑:卢慧瑜

校对:陈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