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母亲打电话,说这个周末我要回一趟老家参加同学会,顺道陪陪她和父亲,母亲一听劈头就问:“同学会?刘小胜参不参加?你打听一下他的联系号码啊!”
又是刘小胜,这个名字我从小到大都不知道听母亲提过多少回了,我实在想不通母亲这些年为什么对他那么感兴趣。
刘小胜不是我们本镇人,他家跟我家原本隔着一条长江,读初中的时候他们全家随父母迁到了长江的这边,于是就跟我读了同一所中学。
刘小胜个头矮小,其貌不扬,成绩也不好,还不爱说话,见到女生都绕道走。如果不是因为母亲,我初中三年估计都不会跟他有任何交集。
但母亲成天把刘小胜挂在嘴上,总追着我问关于他的所有事情。
在母亲的怂恿下,我跟个密探一样到处打听刘小胜家的情况。
刘小胜家很穷,父亲腿瘸了,听说是因为跟人打架致残的,还因为打架坐了一段时间的牢,出来后在当地没法待下去,就搬到了江的这边,开了一个小小的自行车修理铺,刘小胜母亲是个地道的农村妇女,他妹妹刘小玲在读小学。
了解情况后,母亲就经常逼我捎东西给刘小胜兄妹俩,有时候是母亲细心做好的糍粑,有时候是母亲熬夜包的肉粽,这些稀罕物儿母亲向来是自己都不舍得吃的,却舍得送许多给刘小胜。
一向节衣缩食的母亲这些奇怪的做法,让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昨晚,母亲下班之后,准备回家,老板说还有几件衣服要母亲帮忙弄一下,这一弄就到了八点,母亲出了厂,就看见了刘小胜的妹妹刘小玲。
刘小玲一个人在厂外的路灯下来回地徘徊,像有什么心事,母亲看天色已晚,叫刘小玲跟母亲一起坐老板的小货车回家,刘小玲不肯,说自己要步行去车站,母亲担心她的安全,就自告奋勇地也留下来跟她一起步行。
晚上厂区几乎没人,两个人才走出一小段,就有几个小伙子骑着摩托车过来了,听口音都不是本地人,他们看到了刘小玲,上前去搭讪。
刘小玲不理他。
小胡子就凑近刘小玲:“哎呀,我来这里这么久,还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小妞哎!你谈朋友了没有啊?要不跟哥谈谈吧,哥是最解风情的了。”
刘小玲还是不理,母亲忍不住了,她站出来训斥那个小胡子:“小伙子你正经一点,不要调戏人家小姑娘,小姑娘年纪还轻,你别吓着她。”
小胡子不高兴了:“哪里来的管闲事的老太婆,一边去!”
然后小胡子一只手搭上小玲的肩膀:“妹妹,走,我带你去KTV玩吧,我有车,来,我带你去。”
母亲急了,冲上来就拉刘小玲:“小玲你别犯傻,别跟这些流氓走。”
母亲这句话把小胡子惹恼了,小胡子一把推开母亲:“叫你少管闲事没长耳朵啊?信不信我揍你!”
母亲被推倒在地,这时候刘小玲开口了:“我不跟你们玩,你们赶紧滚!”
小胡子狞笑:“现在不跟,晚了。”
小胡子一把抓住刘小玲的胳膊,顺势把刘小玲抱住,把她往一旁的树林里拖,母亲一看,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对小胡子又抓又挠,一个小流氓上前推开母亲,母亲捡起地上的砖头就向小胡子砸过去。
母亲哪里敌得过这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她一边挨打,一边呼救,拼了命地喊,终于喊来了附近厂里还在加班的几个员工,大家伙儿跑出来时,那群小流氓终于跑了,刘小玲整理好凌乱的衣服,也跑了。
没想到父亲和母亲同时拿眼睛瞪我:“不许你胡说!”
你瞧,他们还不许我骂刘小玲!哼,我要是见到刘小玲,我得抽她!
在医院的第三天,我就见到了刘小玲。
父亲母亲又异口同声:“住口!”
母亲看着刘小玲,突然眼泪汪汪,上下嘴唇都在颤抖:“小玲,你没事吧,你没事就好,凌燕的话你不要放在心上啊。”
刘小玲无声地看着母亲,她的眼里,竟然有恨意。
我一肚子的气:“真是个白眼狼,你自己招惹小流氓,不是我妈救你,你现在还能好好地站在这儿?”
刘小玲冷冰冰地开口:“谁要她救我了?谁稀罕她救我了?”
母亲哽咽着,一时竟说不出话来,我气疯了,我想立刻就甩刘小玲一巴掌。
我惊呆了,我的两个姐姐也惊呆了。
在母亲含泪的叙述中,我们终于知道,这个刘小玲,是我父母的亲生女儿,是我的亲妹妹。
那年冬天生下来的便是刘小玲,外婆看着刘小玲叹气,她也一心盼着母亲生个男孩,就私自做主偷偷把她抱到了屋后的大堤上,自己躲在树后看,直到她被一对骑摩托车的男女带走了,外婆才回去,骗母亲说孩子冻坏了,没了。
不知情的母亲哭了很久。
半年后,外婆无意中说漏了嘴,母亲才知道女儿还活着,但女儿在哪,被谁养了,连外婆都不知道。
失去孩子的痛苦夜夜折磨着母亲,母亲强烈地思念那个女儿,怀着对她的歉疚和自责,母亲毅然地做了结扎手术,她再也不要生男孩了。
从那时起,她和父亲就到处寻找,到处打听,直到遇见了我的同学刘小胜。
确切地说,是我家一个亲戚看到了刘小胜的妹妹,这个修车铺老板的儿子长得寒碜,女儿却出奇的白嫩水灵,竟像极了我大姐小时候的样子,那一头浓密乌黑的头发跟我妈一模一样,他告诉了我的父母,母亲跑去了,看着那个扎着两个大辫子的刘小玲,她躲得远远的,狠狠哭了一场。
但她只能远远地看,刘小玲看到她就拿眼睛横她,母亲送的东西,刘小玲都不碰,母亲送的裙子,也被刘小玲拿剪刀撕碎了扔在门前的大路上。
初中毕业后,刘小胜一家搬走了,母亲再也没见过刘小玲。
直到我告诉她刘小玲在县城上班,母亲一家家工厂地找,终于找到了刘小玲所在的厂,于是她也进去干活,即使刘小玲从来不搭理她,但能天天看到女儿,母亲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