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16岁中专生上海实习,被单位领导说了两句,向母亲诉苦后失联

2022-01-16   奶爸聊教育

原标题:河北16岁中专生上海实习,被单位领导说了两句,向母亲诉苦后失联

相对于高考,中考的竞争更加激烈,只有40%有余的高中升学率,让无数学子不得不遗憾地与高中擦肩而过。这些在中考失利的学生走上的是一条与考上高中的同学截然不同的道路,他们就读的是中专或者技校,经过几年的学习之后,就要踏上社会,进入实习阶段。面对社会这口大染缸,久处象牙塔的孩子将会引来真正的挑战,那里不会有人宠着你、惯着你,一切都需自己迎难而上、克服艰辛,非常考验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河北就有一个16岁的中专生在上海实习,被单位领导说了两句,通过微信向家乡的母亲诉苦后失联。

这位16岁的中专生名叫郗庆研,出生在河北邯郸一户普通家庭,中考的时候没考好,进入了当地一所民办中专邯郸信息工程学校。大家都知道,中专的教学模式和高中并不一样,中专生经历了几年的校内学习后,就会进入校外实习阶段,被学校安排到对口的企业工作实习。郗庆研也不例外,刚满16岁的他,就已经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从河北千里迢迢来到了上海,在一家物流企业实习

不过,他的这次实习似乎并不顺利。2021年12月底才到上海实习,工作大约7天的时间,1月5号晚上,郗庆研就给母亲发了微信,希望家人能够来上海接他回家。母亲察觉到了他心情不好,就追问原因,可是,郗庆研并没有回答,只是一定坚持要母亲接他离开上海。等到母亲打电话想要询问他具体原委时,却发现他的手机关机了,母亲赶忙联系老师,老师赶到郗庆研所在的宿舍,也没有发现他的人影。通过询问同学得知,他在晚饭的时候说是要出门走走,顺便吃个饭,就一直没有回来。目前,16岁小伙郗庆研仍然没有被找到。

郗庆研为什么要关机?由于当事人至今还处在失联状态,真正的原因还不可知。但是,通过目前已知的信息,16岁的郗庆研也许正是因为实习上遇到了挫折。过来人都明白,在学校,学生就是“宝贝”,都是被老师供奉的存在。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以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没有人会把他们当作孩子,工作失误了就会被点名批评。现在,有些孩子在家里、在学校里被家长和老师惯坏了,受不了一点罪,也容不得一点批评,稍微不如意,就撂挑子。通过了解,郗庆研失踪当天曾经被单位领导批评,说了几句,并命令他第二天休息,这很有可能是导致郗庆研失联的主要诱因。

纵观现在的年轻人,由于家庭条件越来越好,90后、00后们成长环境已经不像70和80后那样艰苦,而且又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几乎都是在锦衣玉食之中成长,被家长捧在手心。再加上国家政策不断健全,学校管教学生也不敢过于严厉,这让现在的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少太多的挫折。一路顺风顺水的他们,进入社会就会遇到许多麻烦。所以,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除了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以外,还应注意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需要重视的是,家长没必要额外为孩子故意制造挫折,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随处都可以遇到挫折,譬如写作业的时候,正在装修的邻居家突然传来刺耳的电钻声,孩子无法忍受,这也是一种挫折环境。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会有两种处理方法,第一种是忍一忍,也就是硬扛。还有一种就是躲一躲或者让工人暂停施工。但是,前者“硬扛”涉及到临界线的问题,把握不好度,孩子可能出现“崩盘”的情况,而后者则是无法帮助孩子促进能力的增强。

这里为各位家长提供第三种处理方法,适当地与孩子采用共情的方式,当电钻声响起来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做个可以开心的小游戏,等到电钻声停止,结束游戏。这样来回几次之后,就会发现孩子在电钻声的环境中适应的时间越来越长。实际上噪声并没有简短,而是孩子的烦躁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同时又慢慢适应了“噪音”这个逆境,无形之中,抗挫折能力得到了成长。

希望每位家长都能够重视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养,这是一种可以相伴孩子一生的重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