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生洞中抬出一石人,专家闻讯赶到,挖出千年帝陵

2023-05-14   史密记

原标题:两学生洞中抬出一石人,专家闻讯赶到,挖出千年帝陵

公元918年6月,前蜀皇帝王建薨,年七十二,“庙号高祖,葬永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成都的繁荣经济,促使了巴蜀建筑的发展。永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诞生的,虽历经千年风雨,却依旧固若金汤。直到1940年,两名学生的意外发现,永陵才转变成了考古发现。

王建

成都西门外的金河岸边,曾经被人称为“抚琴台”,相传是司马相如抚琴之处。1940年,这里发生了一件轰动一时的故事:两名学生将彩绘的石人像,从石洞里抬了出来,当地文物部门闻讯后,立即带人赶赴现场,进行抢救性发掘。

这次发掘,是由著名考古学家吴金鼎主持,由于墓室被盗墓者严重毁坏,泥水顺着盗口涌入墓室,墓内填满了大量的淤泥。墓室分前、中、后三室,每室均以木门作间隔,木门早已腐朽不存,门上的饰件不复存在。在清理时,考古人员惊奇地发现了许多带字的玉条,经辨认为王建的哀册,上面记录王建的名字、前蜀年号、陵墓号等。至此,考古人员才知道,他们发掘的是五代前蜀皇帝王建的永陵。

在陵墓的后室,是王建的御用石床,几乎占据了后室面积的一半,这里放置着王建雕像、玉带、银猪、金刀等数百件文物,更重要的是雕像符合史书所载王建相貌。郭沫若曾对王建墓发掘,给予过极高评价。他在信中说到:“王建墓的发掘,的确是件激动人心的事,如果是在和平时代,如果是在欧美,如果是在日本,想必早已轰动全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