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没有烟火气?这个地方会颠覆你想象

2022-10-19   花布衣探案

原标题:新城没有烟火气?这个地方会颠覆你想象

01

豆瓣有《Metropolis》 (大都会)评分高达9.1分的经典科幻电影。 这是一部1927年1月10日上映、不折不扣的老科幻电影,《年龄》可能比银幕前的各位还要大。

按理说,这样一部历时近百年的科幻电影,应该早已蒙上历史的灰尘,被遗忘在角落里。 但与此相反,这部电影尽管过去近百年,却是无数科幻粉的爱情,每隔三五分钟就要翻一次。

原因很简单,电影对今天城市的现状预测得一点也不差。

《Metropolis》 (大都会) ) () ) ) ) ) ) ) )。

影片中,高耸入云的高楼构成万丈深谷,密密麻麻的车辆在公路上飞驰,一个个面无表情的工人像工蚁一样排着队。 俯瞰整个城市,是由几何图形块多次重叠而成的钢筋森林,人的尺度在这里小得可以忽略不计……。

弗里茨朗( 《Metropolis》导演)真的穿越到了现代。 这不是我们经历过的世界吗? 不同的是,100年前的人们看了电影,100年后的我们成为了电影的主角。

在身边,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大都会”的既视感越来越强的地方,不就是城市的“新城市”吗?

什么是“新城”? 百度百科的说明是:

由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 化等多方面的需要,经过自主规划和投资而建成的相对独立的城市空间单元。

被赋予一定城市地位和功能的独立空间、迷你城市,往往有清晰的标识,进入其中,很容易理解为能感受到与众不同的氛围。

它们是一座城市的“Metropolis”,繁华是真的,但冷漠、没有人情味也不假。

例如,在高高的外表下,只有航拍很漂亮。

对很多人来说,当他们第一次进入新城市时,往往会对那座想冲破云霄的高楼感到惊讶。 为什么这么多,形状很奇怪呢?

“果然是大城市! ”他们想。

但是,不到一个月,同样是当初感到震惊的人们,想法开始急剧改变。 每次看到那令人痛心的建筑物,除了无数针孔般大小整齐的窗洞以外,什么都没有。 他们只觉得为什么大楼会修得这么高、这么多、这么密。

“太压抑了! ”

这种感觉就像被人扼住了喉咙在呼吸,让人从开始进去就想快点逃离。也难怪“受害”的上班族经常开玩笑。 我冒着生命危险战斗着。

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 例如,城市中最罕见的配套——公路。 这即使在新街上也可以成为职场上“折磨人”的手段。

其他区域:“去马路对面买咖啡吧”,是一次20米步行、往返5分钟的工作休息,充满了上司对部下的爱和同事间的关怀。

但是,在新城,这意味着同样的事情。 先下楼,走出写字楼所在的宽敞小区,然后等几分钟红绿灯,穿过百米超市大道,最后走到街对面一百八十米外的咖啡店。

即使是什么都不知道的白,也知道自己“支离破碎”的事实吧。

是的,现在外卖兴起,真的没必要去买咖啡。但新城——这一座冰冷的“巨人国”,始终让无数人心生距离感,亲近不起来。

媒体曾对中国新城的现状进行了评价。 白天很热,晚上留不住人。 至少有几十座大楼,最多一百座大楼,到了晚上全黑了,是个名副其实的“鬼城”。

从去年开始,“逃离新城”的浪潮更大。

从北京的国贸到上海的陆家嘴,经常可以看到企业正从高楼里搬走。 不仅是有钱的中小企业,不差钱的外资机构、500家公司、独角兽们也在移动。

这流露出,人们对传统新城的失望。

而且,不仅是中国,纽约的谷歌、亚马逊也开始离开华尔街,伦敦纯正现代商务方式的金丝雀码头也逐渐失去吸引力。

这一切的背后,正是新城疏人的城市形态与内核下,“烟火气”的缺失。

因为这些新城在规划初期多是以产业为导向的,“人”不是第一位的,适合工作但不适合生活,功能极为单一。 如何抓住企业的心,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是届时中国新城思考的关键。

02

虽然不想改变,但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新城在运营成熟后,很快就开辟了升级优化之路。

比如城市公共补助和基础设施建设,让新城为更多人服务。

2018年初,《福田区城市更新“十三五”规划》正式对外发布。 根据规划,福田区将提高城市更新公共补助和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重点落实主题 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大型 化设施,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小学等。

例如,城市核心深层转型,摆脱新城纯粹的商业画风,赋予人情冷暖。

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中,上海明确提出“24年将CBD升级为CAZ”。 如果说CBD是过去城市新城的产物,那么CAZ就是未来的上海新城之路。 CAZ英 全名Central Activity Zone,意为中央活力区。 CAZ旨在通过规划政策促进金融、零售、旅游和 化功能的复合发展,从单一业务服务过渡到多样化的生活空间。

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一方面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新城市的困境,收效甚微。 另一方面,对时间、人力、物力成本的巨大投资,在这个过程中变量极大。

让我们看看成都。 那个是怎么做的?

最近,成都向世界首次公布了《成都5G智慧城先导区深度城市方案》、百页的精细规划。 它看起来让人热血沸腾,受到了无数企业的询问。

有学者高度评价,勾勒出新城未来的模式,给出了全球可借鉴的答案。

03

纵观历史轨迹上的城市巨著,有很多关于城市的精彩视角。

其中,凯 林奇在《城市意象》中写道:“我们不能把城市仅仅看成自己的存在,而应该把城市理解为市民感受到的城市。”

这表明城市的主体应该是“人”。 这就是成都5G智慧城市先导区设计的初衷。

项目位于成都高新区、新川心北侧、新川创新科技园核心区域。

去年初,通过 ,我们感受到成都5G的迅猛发展,走在全国第一线。 进入2020年,全球5G迎来决胜风口,5G赋能产业创新成为焦点。

成都5G智慧城市的先导区,无疑是成都在此次竞争中的“超级武器”。 但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城设计,围绕“暖色新川 烟火未来”的设计主题,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新城的认知。

它不仅是5G和AI赋能的科技之城,也是真实存在、有声有色的烟花生活之城。

摒弃传统的“大”开发模式,成都5G智慧城市试点创新引入“小街区”设计,核心规划5条活力廊道、8个场地节点、1个地标建筑集群。

以往,宽100米的城市大道都是10米外的毛细血管; 单一的集中城市功能也被分割,增加了更加多样丰富的城市集。 “地标造城”的压迫也在这里解除了。

一切如美国古典规划学书籍《伟大的街道》所记载:

在这里,城市既是快乐的,也是实际可以利用的。 它充满兴趣,对所有人开放。 它包容陌生人的相遇,也包容熟人之间的偶然相遇。 那将是表演的舞台、梦想的空间、共同的美好回忆。

从这一刻起,新城撕下了“压抑”、“冷漠”的巨人标签。

另外,在中国最俗气的城市——成都,5G智慧城市先导区的烟花也带有浓厚的成都味道。 讲述了成都的故事,为新城营造传统 化气息树立了典范。

过去,中国新城大多披着同样的“外衣”。 放一大堆新城的高清晰照片,除了众所周知的地标,很少有人知道哪里是哪里。

因此,脑洞大的成都人想到了如何将成都烟花的典型场景与科技相融合。

简单来说,就是以“广场”和“5G”为CP,以“市场”和“科技”为CP,以“剧场”和“科技”为CP……。

它宣告了,新城不再是专属于科研技术人才的舞台,而是一场城市所有人都能参与的狂欢。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留住人和企业,成都5G智慧城市试点区在视觉设计上大幅改变了新城一度常用的蓝灰色调,首次以暖色调为主。 白色的太阳屋顶,多彩的悠闲人行道,色彩缤纷的海岸街区,一眼就能看到它的温度。

对于各种各样的设计和考虑,某专业的城市规划专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进一步揭示了项目职业生涯更深的内涵:

在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它无疑是成都交出的答卷,以“暖色新川烟花未来”的先进设计,完美解决了目前新城面临的困境,展现出成都人自古以来超强的创新创造力。

同时,成都烟花与科技场景的CP组合不仅形成了展示成都的世界窗口,也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只属于成都的5G产业创新之路,在当今世界5G竞争白热化的阶段,让人绞尽脑汁。

从进入新城市,到开始逃离,未来新城将迎来什么样的变化? 至少以成都5G智慧城市先导区为代表,走变革之路的新城,会让我们看到希望和期待。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