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酸奶,让我意外发现了家庭矛盾的一大根因!

2022-05-16   尹建莉父母学堂

原标题:一杯酸奶,让我意外发现了家庭矛盾的一大根因!

公众号 | 月下客育儿智慧(ID:yuexiake001)

最近疫情的原因,很多朋友都宅在家,真是一个好好和家人朝夕相处的契机!但是我也知道有一些朋友和家人相处得并不愉快。

比如,前几天群里就有一位朋友分享了这样一件事:

她说有一天,她在家里喝酸奶,用吸管吸到最后,发出了比较大的声音。

这时卧室里睡觉的妈妈就不高兴了,说:

“你喝奶就喝奶,发出那么大声音干什么?!”

爸爸此时也接过话来,说:

“你这么大个人,喝奶还用吸管喝,不知道你妈妈在睡觉吗?!能不能懂点事!”

这位朋友顿时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情急之下和爸妈顶了嘴,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事后,她反思了一下,如果妈妈当时说:“妈妈要睡觉,你声音小一点。”她不会不接受,也不会有这么大情绪。

但是他们非要用这种指责的语气,搞得自己根本就不想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而是直接就想顶撞回去。

这位朋友的分享的确是我们生活中常常上演的戏码。

我们似乎就是这样,简单的一件事搞得很复杂,说话时很少直言不讳,而是夹杂着各种情绪。

这种情绪的裹挟在家人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

这两天,我的一个同事S因为一碗拉面,差点和老公离婚。

他们两人本来和颜悦色的一起去面馆吃拉面,结果等面的过程中,S坐在座位上无聊地翻看手机,去拿面条的老公回来后突然恶狠狠地把面碗往桌上一扔,大声地说:

“你就知道看手机!”

周围的人听到动静都转过头来看着懵在原地的S,S的脸被羞愤染红了,腾地站起来,抓起包就走。

她老公追上来,两个人毫不避讳地在马路边上大吵了一架,吓得路人差点报警。

吵闹中,S听出来了,老公不仅仅是因为她不帮着端面条而不高兴,其实他早就对自己不满了。

自从生了宝宝,S就在家做起了全职妈妈,赚钱养家的事都是老公一个人承担,老公压力大的时候,会向S诉苦,S并不理解,还经常反过来抱怨自己也很累很辛苦。

可是S又回想了一下,老公并没有和自己倾诉什么压力啊!

他经常做的是指责S孩子带得不好,家里收拾得不干净,不会哄婆婆开心,他哪里提过自己工作压力大的事情呢?

她哪里知道,老公表面上在挑剔妻子,其实潜意识的语言是:

“我工作很辛苦,每天精疲力尽地回到家希望能见到一个整洁的环境,能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你不要再让我有后顾之忧,否则我会内忧外患应接不暇。”

但这种真实的感受却很难说出口,而是长久地积压在心里,形成了强大的负面情绪。

到最后不得不说出口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一种强烈的指控和攻击。

谁会愿意接受那些“莫名其妙”的指责和攻击呢?

所以,一场渴求理解的倾诉往往演变成家人之间的互怼,互撕。

曾几何时,我也是一个不会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人。

喜欢一样东西,不说,等着别人去猜。不高兴了,不说,苦着一张脸让别人自己体会。被误解了,不解释,自己默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当然,这种性格,让我在各种关系中吃尽了苦头,经常自己委屈不说,还让周围的人莫名其妙的忍受我的坏脾气。

后来,我遇到一个同事,她很少发怒,很少伤感,说话也很少带情绪,给老公打电话时她总是真诚地表达自己的需要:

“下雨了,你开车来接我一趟吧。”而不是懂事地说一句:“下这么大雨,你别来接我了,我自己打车就行了。

“你到了上海没有给我打电话,我担心了一整天。”而不是质问:“你怎么一天都不给我打电话?你心里到底有没有我?

“我也想参加你朋友的聚会,但是今天生理期,确实不想出去。”而不是指责对方说:“你不知道我今天生理期吗!你脑子里就只有那些狐朋狗友,从来不考虑我的感受!

一开始我挺看不惯她,看不惯她的娇气,甚至觉得她有点自私,后来才发现,我哪里是看不惯,明明是嫉妒!

嫉妒她敢于这样坦言自己的需要,而不会有任何损失,她老公不但不嫌她娇气脆弱,反而对她呵护备至。

我们的心里其实不是没有这些需要,只是我们习惯了压抑自己的需求,更不愿意直言自己的感受。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呢?

小孩子是不会拐弯抹角的,摔疼了哭一哭,开心了笑一笑,想要什么就直接找爸妈伸手。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受到一种“中国式教养”的熏陶, 渐渐学会把自己的情感藏匿起来,在外人面前露出一种包容大度、无欲无求的假象。

明明自己很想要,却摆摆手,说自己不需要。

明明自己很在乎,却面带微笑,说没关系,无所谓。

其实这种大气、随和的外表下常常藏着一颗匮乏不安的心。

有多少人在童年就深深的体会过,真实地表达自己的需要,意味着被责怪、被拒绝、被打和被骂。

于是我们渐渐学会了:

按照别人的要求去做事,是安全的;

凡事护别人周全,是被称颂的;

先人后己,是唯一正确的。

而合理、真诚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却成了小气、自私、羞耻的表现。

所以,当我看到同事可以这样坦然的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时,我第一反应竟是鄙视她。

等时间久了,才不得不承认:这样的表达,不但没有让她失去家人和朋友,反而会给别人带来一种踏实的落地感,而她自己也因为没有压抑任何情绪,显得格外亲近人。

了悟了这些真相之后,我也试探着在生活中,真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疲倦的时候,我不会硬扛着身体忙东忙西,然后情绪崩溃对家人大喊大叫,而是选择平静地说一句:“我累了,我需要休息。然后对家务适当放手。

孩子做事磨磨蹭蹭,我不会焦躁不安的夺命连环催,而是选择平静地说一句: “妈妈还有很多事要处理,时间马上来不及了,希望你能快一点。”

不得不说,这种真诚的表达,其实是一种能力。

它意味着你首先要敢于冲破那些道德绑架,不要“以天下为己任”,什么事都一肩扛下来,而是要看到自己的需要,直面自己的真实想法。

而且你要敢于接纳一切结果,比如被拒绝,被嘲笑,抑或被无视。

但是自己的需求,当你选择说出来的时候,结果已经截然不同。

首先,自己不会总是带着一种被压抑的气场;其次,身边的人也不会经常感受到你莫名其妙的敌意。

说到底,每个人看待事物的思路和角度都不一样,谁也不是谁肚子里的蛔虫,想要彼此照顾、关怀、理解,最简单的途径还是直接说出自己的需要。

要相信,真诚从来不会摧毁一段关系,真诚地表达永远是安全的,不安全的反而是那些假装的坚强、虚伪的客套。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练习真诚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吧!

坦言自己的需求

为孩子示范

真诚表达是安全的

欢迎加入

7天好妈妈成长营

只需19.9元

给您一套家庭教育万能公式

轻松应对各种育儿场景

助力孩子,成全自己

作者介绍

月下客,资深亲子教育作家,潜意识图卡疗愈师。擅长讲述走心、接地气的育儿故事,给父母以启发,已出版《最好的养育,是让孩子做自己》《失去自我的爱,是对孩子最深的害》公众号:月下客育儿智慧(ID:yuexiake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