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都市圈规划重磅发布,透露松山湖科学城未来新动向!

2023-12-21   搜狐城市-东莞

原标题:深圳都市圈规划重磅发布,透露松山湖科学城未来新动向!

12月20日上午,广东省政府正式公布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规定东莞全域纳入深圳都市圈,其中涉及到的许多规划布局都直接影响到松山湖科学城。

一起来看看《规划》中松山湖未来哪些领域将迎来新变化:

12月20日上午,广东省政府正式公布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明确东莞作为深圳都市圈的两大副中心之一,将要立足“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打造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三位一体”都市核心区,推动松山湖科学城、滨海湾新区、水乡功能区、银瓶合作创新区四大战略平台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联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城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之都。

重点一 打造科技创新产业体系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产业需求牵引科技创新,着力打造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构建创新引领、要素协同、竞争力强的科技创新产业体系。

1、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强化都市圈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松山湖科学城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也将加入都市圈高水平实验室集群,开展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

中国散裂中子源主装置区

2、建设跨区域产业组团

共建河套―西丽湖―光明―松山湖创新产业组团。按照学科关联、优势互补、协同错位的原则,聚焦信息、生命、材料三大领域,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启动区加快布局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3、建设大湾区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深圳都市圈将以环珠江口湾区(深圳―东莞)等为重点,发挥东莞滨海湾新区等海洋经济优势地区,构建陆海协调的海洋产业格局。其中,支持东莞理工学院建设海洋学科和海洋学院,积极开展海洋高等教育交流合作。

重点二 强化高铁公路“硬联通”助力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建设

聚焦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管理协同的基础设施体系,《规划》提出支撑建设深圳都市核心区半小时通勤圈、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打造便捷、智慧、韧性都市圈。

1、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

加强交通枢纽、重要站点、口岸地区的综合开发利用,推进西丽、机场东、光明城、罗湖口岸/火车站、前海、皇岗口岸、清水河、坪山、深圳东、五和、大运、平湖、深汕、东莞中心、虎门、滨海湾、东莞、东莞东、东莞南、东莞西、松山湖、惠州南、惠州北、惠阳、汕尾、陆丰、河源东等枢纽及站点的站城一体化开发。

2、加强城际干线公路建设

加强边界地区路网对接,统筹跨界路网的规划建设,加快推动深莞惠三市跨界道路的规划衔接,推动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规划建设,推进跨界普通国省道的升级改造,完善城市边界地区主次支路衔接,构建布局合理、便捷高效的跨界路网体系。

重点三 深化与港澳合作 联合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规划》提出,加强与港澳更紧密务实合作,不断提升对港澳开放水平。

1、推动与港澳民生融合

共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全面落实中央惠港惠澳政策。引入更多香港科研平台和教育医疗资源,持续拓展深港教育、科研、金融、商务等合作。推动跨境执业资格准入和专业资格互认,推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积极为港澳青年在都市圈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提供便利。

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2、联合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支持东莞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高起点建设大湾区大学,加快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筹)建设,支持东莞理工学院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

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筹)

来源:创新松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