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葡萄孕育富民增收好“钱景”

2020-03-22     人民日报数字安徽

“首次抹芽的最佳时期是在葡萄萌芽初期,主要是将主干、主蔓基部的萌芽和已经决定不留梢部位的芽以及三生芽、双生芽中的副芽抹去,保留健壮大芽……”3月20日,在宿州泗县泗城镇关庙村,“葡萄大王”孙宝昌的连片温室大棚里群芳吐绿,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沐浴在春日的暖阳下,藤上的葡萄已经开花、坐果了,孙宝昌正带领十多名农户在大棚里忙碌着,再过一个月,这些不起眼的“小绿果”就能长成一串串水晶般的葡萄,“飞出”大棚“飞进”广大市民的购物车里。

“抹芽和定芽是春季葡萄生产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日后的平衡生长和挂果量,正确抹芽技术是优质高效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谈起大棚葡萄种植“技术经”,孙宝昌说得头头是道。“我们的葡萄在种植过程中采用了人工采暖加温技术,提早打破休眠期,预计在四月底五月初即可成熟,比露天种植提前100天左右。”孙宝昌告诉我们,2018年他流转了近30亩土地,建起10多座温室大棚,种植“金手指”、“阳光玫瑰”、“蓝宝石”等优质葡萄品种。孙宝昌给我们算了一笔细账,一个大棚年产葡萄8000-9000斤,目前每斤市场价在12元以上,去掉建棚、人工、肥料等各类成本,单棚年净利润将达到5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眼下正是大棚葡萄抹芽、定芽的关键时期,因此这十多个大棚的用工需求非常大,这也给附近的村民,尤其是贫困户提供了就近就业的好机会。

“俺就是关庙村人,家里离这不远,天天早上七点来干活,下午五点多下班,一天能挣90块钱,比在工地上强多了。”在大棚外,即将忙完上午活计的贫困户刘素英乐呵呵地说道。因为丈夫患有尿毒症、儿媳肢体残疾,刘素英一家在2017年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俺们家能享受到这么多帮扶政策,心里头非常感激党和政府。但是人穷志不能穷,现在俺儿子在外头打工,我在这边干活,家里有了稳定的收入,已经脱贫了,往后的日子肯定和这葡萄一样越来越甜。”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农时不等人。现在的孙宝昌整日穿梭在这片大棚里,他也成了附近村民眼中的“大忙人”。付出总有回报,看着架子上一株株顺势攀升、长势喜人的葡萄,孙宝昌满眼的欢喜,已经开始憧憬着葡萄丰收的场景。“下一步,我们准备继续扩大规模,把附近愿意搞大棚葡萄种植的村民组织起来,成立农业合作社,为他们提供优质葡萄幼苗和相关技术服务,并依托我们的区位优势,与旅游公司合作,发展生态旅游和休闲采摘,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谈起未来的发展之路,孙宝昌信心满满。(姚森)

责任编辑:张从俊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4-iAHEBiuFnsJQVBp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