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流感日】
“预”你同行,“防”护健康
霜降已过,秋末冬起天渐寒,“流感”即将登场,婴幼儿、中小学生、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病的朋友要格外小心。预防流感,需要你我同行,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什么是流感?
流感全称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黏膜等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主要在冬春季发病,临床表现以高热、乏力、头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为主,而呼吸道症状较轻。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流感的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且同一人群可以多次感染。
个人应该这样做
勤洗手:你的钱包、遥控器、洗衣机、电梯按钮、电脑键盘都是细菌和病毒的游乐园。我们的双手每天要跟成千上万个种类的细菌亲密接触。所以,一定要勤洗手并注意正确洗手。平时不要用脏手触摸眼、鼻或口。
掩口鼻: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臂肘完全遮挡口鼻,用过的纸巾及时丢到垃圾桶,及时洗手。
少聚集:在流感流行季节,高风险人群建议少去人群聚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去时建议佩戴口罩。
常通风:室内勤通风,建议每天开窗通风至少3次,每次至少半小时。
强免疫:规律作息,均衡营养,适度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打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病毒感染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学校、托幼机构应该这样做
开展晨午检和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已确诊流感病例不能带病上课,应居家或在医院治疗,至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48小时后方可回校。
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利用学生课间休息、体育课、放学后等时段加强教室通风,保持教室内空气流通和清新。每天早、中、晚均应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在15-30分钟。
做好师生健康监测。在流感流行季时,需提前加强卫生措施,保持警惕,密切监测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学校一旦出现流感疫情,患者一律居家休息,学校减少或避免大型集会等集体活动,以降低学校内传播风险。
配合疾控部门做好疫情处置。学校出现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的时候,要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协助配合疾控人员做好调查处置工作,全力减小疫情规模。
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可通过广播、LED屏、黑板报、宣传栏、宣传折页、讲座等方式向广大师生宣传流感防病知识,提高师生的自我防病能力。
养老机构应该这样做
1.养老机构每日对全体在院老年人和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严格落实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的登记管理制度。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及时就医,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和进入公共场所。
2.建议探视、来访等需进入养老机构的人员,全程佩戴好口罩,做好登记和消杀。工作人员及老人进入公共区域时也要佩戴好口罩,做好手卫生等清洁措施,对生活区、活动区、食堂、厕所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彻底清扫,做好日常消杀和通风,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3.对老年人及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专题讲座,重点对进入冬季后可能出现的流感、支原体肺炎、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进行讲解,应注重多病共防,增强入住老年人和工作人员的卫生防病意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