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8月23日,复星旅游文化集团通过线上形式举行2022中期年业绩会,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钱建农、复星旅文执行总裁徐秉瑸、首席财务官蔡贤安等管理层出席。
就在业绩会前夕,复星旅文也发布了未经审核中期业绩公告。根据公告,复星旅文2022上半年收入约64.17亿元,同比增长约131%;毛利18.93亿元,同比增长约2.18倍;归属于公司股东的亏损约1.97亿元,同比收窄约90.19%;经调整EBITDA约11.95亿元,去年同期为负5.65亿元。
由于国内疫情反复,中国Club Med度假村的营业额于2022年上半年取得人民币1.22亿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44%及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1%。容纳能力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长122.3%,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7.4%。
复星旅文于欧美、中东和美洲地区的业务录得强劲增长,报告期内旅游业的营业额按一致汇率计算,由截止21年上半年23.8亿元增长到今年上半年人民币70.8亿元,同比录得198%的增长。
复星旅文表示,可预见下一个滑雪季节和2023年春季的需求将继续增长。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Club Med的累计预订量按一致汇率计,较2021年8月6日取得2022年上半年的累计预订量增加约22.0%,较2018年8月6日取得2019年上半年(疫情前)的累计预订量增加约24.0%。
于2022年下半年,复星旅文计划再开设4家新度假村,于2022年总计达至7家新度假村。于2022年年初至2024年年底,复星旅文已签约且计划新开的度假村达17家(其中7家度假村位于中国)。
在疫情反复的影响下,经历完“最糟糕的雪季”,复星旅文似乎慢慢找到了自身适应疫情的节奏和策略,也迎来了复苏的前奏。
复苏与扭亏
根据半年报以及管理层的披露,复星旅文2022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31%,达到64亿人民币。从全球视角来看,复星旅文2022年上半年经营溢利达到人民币4.22亿元,恢复至19年同期的75%。包括欧非中东和美洲的业绩,其高于2019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中的可变利润率比19年同期高出3个百分点以上。
复苏与扭亏成为了2022年复星旅文业务变化的关键词。
管理层最着重强调的便是EBITDA上的扭亏为盈。相较于去年的人民币-5.7亿,2022年上半年录得人民币11.95亿,同时在经营溢利上来讲也是从-13.8亿扭亏到2.87亿。Club Med营业额超过人民币57亿元,是2021年上半年的4倍多,已恢复至2019上半年的90%。
除此之外, 从毛利率来看,复星旅文2021年毛利率为21.4%,2022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到29.5%。得益于度假村与旅游目的地运营毛利从7.1%直接增长到31.4%,同时在服务跟解决方案上也呈现相似的趋势。
即使疫情的挑战仍旧存在,复星旅文却已经通过业务架构的调整,以完全的准备积极地展望着旅游行业的复苏。
从全球市场来看,欧洲的营业额仅比2019上半年低1.4%,美洲的营业额较2019年上半年高出22%。在亚太地区,面对新冠疫情的影响,亚洲的营业额为人民币3.11亿元,比2019年上半年低73%。
而面对中国市场,复星旅文以三亚亚特兰蒂斯作为示例,2022年7月份亚特兰蒂斯单月录得营业额为人民比2.15亿元,创开业以来的第二个单月最高营业额纪录。丽江复游城录得人民币2300万元,整个上半年丽江的营业额约为1800万元,而疫情回暖后的一个月,单月业绩变实现了新高。
在2022年上半年,复星旅文便已经开设了3个度假村:中国长白山Club Med、西班牙玛贝拉Club Med、浙江千岛湖Club Med Joyview。
2022年下半年,还将计划新开设4家度假村,位于法国阿尔卑斯山的Tignes度假村和Valdlsere度假村,日本北海道的Club MedKiroro一期度假村以及延庆度假村二期度假村。
在2023—2024年期间除了2022年新开的7个新度假村,复星旅文也已经签约新度假村10家,其中4家位于中国,在这三年内,还将在全球范围内完成13个现有度假村的扩建、翻新工作。
旅游需求复苏的趋势,让复星旅文得以韬光养晦,野心勃勃地等待最好时机的降临。
轻量化与重转型
复星旅文的主要业务分为度假村、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服务及解决方案三大板块。
其中度假村业务由一价全包的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度假酒店Casa Cook、Cook’s Club等品牌组成;旅游目的地则包涵了亚特兰蒂斯、复游城、爱必侬等品牌。而解决方案板块则全靠此前收购的Thomas Cook作为支撑。以此来链接线上线下的消费趋势。
在今年的中期业绩会上,钱建农毫不避讳的强调了Club Med板块在全部业务中的重要性。
2022年上半年,复星旅文Club Med取得营业额57.43亿元,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长336.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0.2%。
于2022年7月,Club Med全球有53个度假村在运营。2022年上半年,全球床位平均入住率达约59.1%,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长16.5个百分点,与2019年同期相比差距6.0个百分点;而平均每日床位价格为人民币1517.4元,按一致汇率计,与2021年及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约40.2%及19.3%。
不仅如此,Club Med的预订势头也保持良好。2022年8月6日取得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累计预订量按一致汇率计以营业额表示,较2021年8月6日取得2021年下半年的营业额增加约38.5%,较2019年8月6日取得2019年下半年(疫情前)的营业额增加约14.0%。2023年上半年的预订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24%。
作为复星旅文的关键业务,Club Med已经承担起了发展的主要势头,这不仅得益于其项目结构向高端的转型(Club Med中四五星度假村占比达95%);更是复星旅文链接未来疫情后出境游以及入境游的主要承接点。
钱建农表示,Club Med能够为此后可能到来的出境游做的全面准备。“因为Club Med在40个国家有它的业务,我们如何结合Club Med以及Thomas Cook本身在海外的优势,能够为中国的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有特色的产品而不是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
而对于中国内地日益增加的境内游以及短途旅游的需求,复星旅文也在2018年就布局了Club Med Joyview的新业务。
相比起Club Med一价全包的模式,Joyview有着更加灵活和优惠的价格选择,也更适应短途旅行和近郊旅游的消费水平。钱建农也强调,短途旅游的兴起一定是趋势。针对这个趋势,Joyview的拓展,包括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模式。“我们近期决定把Joyview的发展作为我们未来Club Med非常重要的产品线去拓展,希望整个Joyview能够成为我们Club Med的第二增长曲线”。
同时在Joyview的发展基础上,复星旅文也正在研究如何进军城市休闲度假。“我们正在重点城市里面做选址,我们希望像Joyview一样,能够打造一个在城市中给消费者享受度假生活的场所,而不是只是一个住宿的概念”。管理层也业绩会上强调,复星旅文的度假模式会从遥远的山区和海滩进入城市周边,甚至进入城市中间。将上海、北京、西安、成都等等城市纳入非常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这些业务的转变,其实都反映了复星旅文作为全球的旅游度假集团对消费趋势的思考和预判。后疫情时代,文旅行业已经迎来了结构性的变化,改变产品的设计思维以及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复星旅文最重要的研究重心。
钱建农也表示,往前往后看,复星旅文未来还在考虑中国复苏的出入境游的业务。不仅如此,轻量化的扩张,也将成为复星旅文此后的发展策略。
过去的复星旅文还停留在轻重结合的发展模式,2019年收入的七成以上业务是度假村还有基于度假场景的服务和解决方案的一些收入,代表着疫情前七成以上的业务是轻资产发展模式,加上一些重资产的拓展。而在Club Med的发展过程中,复星旅文也将积极探索存量的自持物业的租售和售后回租。
今年上半年,复星旅文已经将希腊的Club Med出售给了一家法国的REITs,并将这个度假村回租,带来了人民币4.58亿元的现金流净额,处置收益人民币5000万。
除了Club Med,旅游目的地业务也在积极探索复游城的业务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来共同投资以及开发项目。
轻量化以及顺应趋势的业务转型,是复星旅文对抗周期的主要策略。
以下为复星旅游文化集团中期业绩发布会实录:
现场提问:第一个问题,从旅游行业来讲,疫情确实也给行业带来了非常多的影响,有些可能是短期的,有些可能是长期的。请领导们帮我们分析一下哪些是短期的,哪些是长期的,包括旅文在这方面未来怎么应对行业变化和挑战?
第二个问题,我们注意复星旅文推出的非常多的系列产品是非常具有消费者黏性的,包括公司也很注重用户的会员体系建设和规划,公司在目前会员体系的搭建上,包括目前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另外公司在未来会员的维护上又有什么样的举措?
钱建农:疫情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方面,短期我觉得可能直接对整个文旅行业产生非常负面影响,就是收入的下降。因为出行受到限制之后,必然表现在业务的下降。
长期来说几个方面:一个是旅游的需求随着收入的提升以及家庭消费结构的变化一定是一个越来越大的行业或者越来越强的需求。长期来说我觉得它一定是会快速的成长,尤其是疫情之后,我觉得短期可能是爆发式成长,但长期是稳步向上的趋势。
长期另外还有一个影响可能是竞争结构的影响。差不多接近三年的疫情让整个旅游行业的企业遭受了非常大的打击,有些能生存下来的企业,我相信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会享受到非常好的竞争优势,市场份额。
第三个长期影响,我觉得还是从产品上,疫情实际上让产品和消费观念上发生了变化。首先是疫情之后我觉得人的消费观念发生很大变化,可能他更愿意对健康和产品质量比较高的一些产品去愿意付出。另外一块就是产品的形式,包括业态的丰富程度,实际上我相信未来消费者他的产品需求也会多样化。
徐秉瑸:从会员角度来说我们已经有相当规模的积累,从Club Med积累有百万级别的会员,超过200多万的会员,而且是比较活跃的会员。无论是疫情前还是今年明年预期的真正的Club Med全球的客户人次,疫情期间150万人次,预计明年整个Club Med消费人次会超过170万人次,整体会员基础非常好。
Thomas Cook有超过500万的会员累计量。我们怎么去做这些会员,怎么开拓新的会员,首先会进行线上线下场景的结合。Club Med也是一样,我们在所有Club Med的场景里面,度假村里面都有来吸引到客户,拉新的场景。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做内外部的沟通打通。
到目前为止,截止上周整个新增会员数达到近10万,这10万会员它的转化率和黏性也是非常有质量的,我们已经创造了接近2000万的BV是来自新增的10万会员,应当说整体效果是非常好的。未来我们也会依托Thomas Cook的会员体系,Club Med的会员体系进一步增强企业,各大产品线和客户的沟通拉新,以及从低频向高频沟通的转换。
现场提问:首先基于目前海南疫情对亚特运营的影响,以及Club Med下半年预订情况的判断,管理层能否分享一下下半年业绩指引,下半年是否有望恢复盈利。
第二个问题关于度假物业,旅游地产下半年是否进展加速,太仓和丽江预计会有多少旅游地产相关收入可以确认?
第三随着整体营运的改善,公司是否有进一步去杠杆的计划?
钱建农:海南疫情突然爆发之后对我们海南的一家亚特兰蒂斯和海南一家地中海俱乐部有影响,但是整体我们觉得持续时间应该不会太长。另外一旦恢复,我相信我们的爆发还是非常快,海南这一块整体的旅游需求还是经常在的。疫情相对好转之后,你可以看到7月份,我们的营业额1个月做了2.15亿。大家可以看出,主要疫情好转,它的业绩增长是快速上去。我相信海南随着疫情管控的结束,业务也会非常快的恢复。
蔡贤安:接下来我给大家补充一下。首先上半年Club Med有一个非常快速的恢复后,这个趋势上面还是延续的,刚刚我也报告过,如果我们看了截止到8月6日的订单递交,无论对比21年,或者对比19年都有比较大的增长。如果对比21年下半年的订单增长达到39%,甚至如果对比19年,疫情之前的水平也是有增长了14%。其中在无论是欧洲或者是美洲,增长速度都是相对来讲比较快。同时在亚太地区,在5、6月份陆续看见有一些东南亚国家开放以后,在这个上面的增长也是非常快。所以我们对Club Med来讲,下半年还是充满信心的,也是相信在后疫情的时代来讲,Club Med的表现会非常持续。
现场提问:关于公司容纳能力的问题,关于较去年下半年容纳能力增加了36%,其实相当于增加了1500个容纳能力,公司同时还披露了我们在2024年容纳能力较2019年增加18%,往后两年一共增加1100家左右,意味着每年要增加500家左右。去年到今年增加了1100家左右,想问一下管理层是否容纳能力的增长后续两年有所放缓?
徐秉瑸:其实我们容纳能力没有放缓,从Club Med角度来说,首先今年对比去年容纳能力的增加包括了去年有的度假村但因为疫情没有开放,所以关闭不能销售,我们不计入去年的容纳能力,今年是有一个关村的重新开放的容纳能力的增加。
从我们未来几年的发展来说,我想强调的一点是,Club Med从2003年到现在在坚持高端化的战略。2003年,30%是高端的酒店,70%是中低端的酒店,到现在全球产能的95%以上是高端酒店。我会新增高端酒店也会关掉一些中低端酒店的产能,这个情况在过去几年都在发生,到今天这个时点上我们还能关的低星级的酒店就非常有限,所以未来我们是一个纯新增高端产能的过程。
就像刚才介绍里面说的2022—2024年全球会有17个已签约的新增项目,这就是说今年可能还会签一个,明年签一个,这个数量会进一步增加。这17个新增的度假村产能加上另外的做扩容和改造的度假村产能会累积使得24年的产能超过2019年的18%。
现场提问: 第一个问题,海外包括美国和欧洲整个出行相关的复苏特别快,请教一下为什么今年海外的复苏价格的表现会比入住率的表现强劲很多,除了通胀以外。第二个海外复苏结构来看,度假这块是中端还是低端恢复更快?
第二个问题,提到未来轻资产的业务会更多去向城市及城市中心去布局,像丽江、桂林这些地方虽然资源非常好,但是旺季较短,对业主来说还是偏重资产的运营,是否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更多布局在大城市周边,因为出行的频次更高?
徐秉瑸:从整体价格上来看,全球Club Med今年对比19年涨价19%,为今年下半年至今的预订涨价21%。这其实并非主要因为通胀带来的,主要是因为我们做了几件事情。
第一,高星级酒店在产能中的占比一年一年往上提升,现在提升到95%,它的价格上去了。第二,本身这些度假村在疫情中间也做了升级,也做了改造,它的价格也上去了。这正好是我们怎么样对应通胀最重要的方面。
整体来说一个是高星级多了,价格上去了,纵然在全球一些地区,包括大家可以看到在美国、东南亚、地中海沿岸很多物料价格在上涨,但是我们涨价的弹性要远高于通货膨胀给我们成本所带来的增加,这是第一点。
第二,你刚才也问到了整体海外市场对中高端的影响,还是中低端的影响大,从我们的角度来说,不管是需求还是价格弹性来说市场还是比较中高端客群市场,这个市场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相对小,另外对价格的敏感度比较小,应当说我们这个定位使得我们在未来这么样一个经济有波动,同时高通胀的情况下是会相对竞争对手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钱建农:你提到的海外业务,复苏加快,我们的价格确实是在一定程度提升,实际上是个综合原因。
首先要升级,新开出的度假村它的产品质量和定位方面基本上都是中高端的消费群体。以及国内为什么从近郊和城市来做,是为了避免淡旺季。实际上不是为了完全避免淡旺季,远途度假有它的好处,两种不同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群体,远途度假的频次相对来说低,但是在旅游目的地,像三亚来说,全国消费者都会去,整体的客户数量,客群也是很多。
我们更能应对淡旺季,因为几个原因。一是我们的客户是全球化的客户,所以全球化的客户实际上非常容易应对淡旺季的不同。比如说我们三亚更多的中国消费者喜欢冬天去,但更多的海外消费者喜欢夏天去。有些国家假期也不一样。全球化的客户结构可以平衡淡旺季。
对复星旅文来讲,发现了近郊和城市是未来一个新的旅游增长点,尤其是对复星旅文来说我们已经有成熟的度假模式,如何改变目前中国近郊旅游缺乏度假产品,去了之后待不下来。很多近郊的酒店产品基本上只是提供住宿,看完风景就回来了。现在有了地中海俱乐部还有未来开业的太仓复游城这样的产品,你去了近郊可能会待上几天,提供短途的,相对可以让你滞留下来的度假产品,这是我们的优势和未来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