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七只到过万只,近亲繁殖的朱鹮为何没有走向灭绝,反而越来越多

2023-11-04     科普大世界

原标题:从七只到过万只,近亲繁殖的朱鹮为何没有走向灭绝,反而越来越多

大家对朱鹮这种鸟类的认知基本都是它是一种十分稀有的鸟类,因为它数量最少的时候,只有我国存在7只。然而现在可不是了,今年11月2日,陕西汉中和陕西省林业局对外宣布,朱鹮的数量在2023年已经突破了1万只。

朱鹮是鸟纲鹳形目鹮科鸟类,是一种中型涉禽,体型和大小与白鹭相似,羽毛也相似,但它的羽毛略泛红色,两腿相对较短,嘴巴前端也向下弯曲,飞行时长颈伸直向前。它喜欢栖息于温带有大片滩涂湿地的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带,由于数量稀少,其有鸟中“东方宝石”“吉祥之鸟”之称,并被日本皇室视为“圣鸟”。

古生物考古发现类似朱鹮的鸟类在6000万年前就存在了,曾经在全球广泛分布,而朱鹮这种鸟类也曾在东亚地区广泛分布,在百余年前,朱鹮在我国、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等地还多有分布,不过从种群状态来看是逐渐走向灭绝的,在1964年至1981年的17年间,世界上都没有这种鸟类的发现报告,因此一度被认为已经野生灭绝。

然而在1981年5月时,我国野外科考人员在陕西省洋县八里关乡金家河和姚家沟发现了7只野生朱鹮,如今来看这也是全球仅存的7只,这种鸟类也成了我国的特有动物物种,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对此倍加重视,并开启了朱鹮拯救与种群复壮的行动。

从1981年在洋县发现当时全球仅存的七只野生朱鹮,到2001年已达近千只,由极危下调为濒危。经过42年不间断的努力保护和培育,濒临灭绝的朱鹮在今年实现了从孤羽七只到万鸟竞翔的逆袭,全球朱鹮数量已在2023年突破万只大关,堪称“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而在野生朱鹮曾经存在过的日本、韩国、朝鲜和俄罗斯,这些国家虽然也都做过拯救朱鹮的努力,却均未能挽救朱鹮的命运,只有我国成功了。

不过或有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朱鹮在濒临灭绝时只有7只,如今却发展到了一万只以上,早有专家说过某一物种如果数量减少到了200只左右,很可能会因为遗传疾病或无法有效繁殖而灭绝,那么朱鹮为什么没有因为近亲繁殖而出现遗传性疾病或者导致灭绝呢?

朱鹮这种鸟类喜欢群居,实际上当时我国发现的7只朱鹮也有着血缘关系,其中有4只成年个体:其中一对成鸟育有3只幼鸟,而另外一对未生育。所以严格来说,现在世界上所有的朱鹮都是这一对可生育的成鸟的后代。

为了保护朱鹮和促进朱鹮种群的发展,负责保护的生物学家们把在山西洋县发现的野生朱鹮的后代全部带到动物园进行科学养殖,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规避近亲繁殖的现象,保护者给每只朱鹮都编了号,在进行人工繁殖时尽量选择血缘关系较远的朱鹮个体进行繁衍。

在这样的操作下,经过几代繁衍之后,朱鹮相互之间的血缘关系逐渐疏远。

同时,朱鹮保护者们还对其进行了野外驯化放飞,利用不同的生态环境来促进其基因多样性,再将不同地点的朱鹮进行配对繁殖,扩大其基因差异性。

为了进一步促进朱鹮种群的发展,我国还展开了“朱鹮外交”,分别向日本和韩国多次赠送过多对朱鹮,这种鸟类在日韩两国也都分别发展到了数百只。

从当年的7只发展到如今的超过10000只,意味着我们的朱鹮保护工作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毫无疑问是我国拯救了朱鹮这一物种。

但是如今世界上所有的朱鹮的血缘关系还都是很近的,而且朱鹮的繁殖能力并不是很强,这种鸟飞行也较慢,环境适应能力相对于其他鸟类来说也较弱,还是需要人类的保护才能摆脱濒临灭绝的危险,目前朱鹮仍然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消息来源:环球网11月3日报道《全球朱鹮数量2023年破万只》

我国开建第五个南极科考站,规模比中山、昆仑、泰山站加起来还大

世界最大核聚变实验堆成功点火,人类距离掌握可控核聚变还有多远

木星冲日时刻到来,整晚可见抬头可视,看看太阳系最大行星有多亮

山西一农妇挖出一颗巨型红薯,重达40斤,世界最大红薯有多大?

新发现:精子拥有“奇异弹性”运动机制,游动时不产生反推力就能前进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2b7edc9b81dd57dbaa237734840b0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