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带给中国哪些启示?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2023-10-12     文史风云

原标题:俄乌冲突,带给中国哪些启示?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自从去年2月俄乌战争开打之后,至今已经一年半有余。

很多人都觉得,这场战争只不过是发生在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一场局部冲突而已。

那些说这场战争是新时代序幕的说法,有些言过其实了。

然而,笔者却认为这并非言过其实,它确实只是一场预演,一场更大的“俄乌战争”即将开始,那就是发生在中国周边的冲突。

如果关心国际新闻的朋友,可能应该已经发现,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在南海问题的态度,已经开始发生了微弱的转变。

台湾那边的郭台铭突然宣布脱离国民党,自行选举。

郭台铭

这无形中就会分离掉国民党的一些选票。

国民党本就处于劣势地位,这么一搞就更加没戏了。

可以肯定的是,下一届台湾领导人想必还就是那个台独分子赖清德了。

赖清德

至于日本那边,英国、澳大利亚很多原先驻扎在东南亚的兵工厂,已经开始往日本本土转移了。这是想干什么,不已经是和尚头上的虱子了吗?

山雨欲来风满楼,俄乌战争的成功已经刺激了西方的野心,他们很希望在中国周边再来一次“俄乌战争”。

无论我们愿不愿意看到,是否愿意相信,这场战争很有可能到来。

凡王之血,必以剑终。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都必须伴随着流血冲突。

所谓和平崛起,终究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我们现在应该做的,一是赶紧做好面对新变局的准备,二是尽量从俄乌战争中吸取到足够的教训,不要成为下一个俄罗斯。

接下来我们就一一分析俄乌战争中,究竟有哪些启示值得我们借鉴的。

谨防亲西派

孙子兵法第一篇就是始计篇。在这一篇中孙子开章明义告诉我们: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他要求每一个开战的国家,在开战之前一定要仔细衡量敌我双方的优劣,不打无准备的仗,切不可心存侥幸。

俄乌战争中,俄罗斯之所以跌那么大的一个跟头,主要就是因为在开战之前,俄国朝堂在庙算上不给力。

他们对乌克兰的印象,还停留在八年前克里米亚冲突的阶段。

而殊不知对方已经通过西方的培训,完成鸟枪换炮了。

他们不仅不知彼,也不知己。对于自家军队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俄罗斯军方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所以在开战之后错漏百出,贻笑方家。

战端开启之后,他们以为凭借俄罗斯的实力,可以轻松兵临城下,逼迫泽连斯基签订卖国条约。结果没想到人家乌克兰军队的顽强超乎想象 ,斩首行动功亏一篑。

他们更没有想过,万一这种斩首行动失败之后,又该用什么样的预案。

所以在偷袭乌克兰首都基辅失败之后,他们就开始处处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主要还是因为俄罗斯高层对于这场战争的认知严重不足。

俄罗斯国内亲西方传统一直非常浓厚,现在克里姆林宫当家做主的圣彼得堡帮,就是俄罗斯亲西方派的大本营。

以前总理梅德韦杰夫为首的那帮人,总是对西方抱有着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梅德韦杰夫

他们之前把美俄关系的未来,寄托于特朗普能否连任这件事上。

在拜登上台之后,面对对方的挑衅,他们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让,以为这只不过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而已。

等到人家把军队开到家门口之后,他们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在仓促之下,打响了俄乌战争。

拜登

话说每个国家都有亲西方派的存在,要提防这些人啊,不要因为他们的一厢情愿,耽误了国家大计。

第二,永远不要对敌人心慈手软。战争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存亡的生死大事。

开战的一方,只需要对自己身后的子民百姓负责,对于敌人的百姓,那不关你的事情。

如果心慈手软,那就是对自己人民的不负责,这一点俄罗斯就是个很好的教训。

这还是因为俄罗斯国内浓厚的亲西方氛围,导致他们在战争期间畏首畏尾,不敢把事情做绝。

因为俄罗斯高层总是幻想的,冲突总有一天会结束,俄罗斯跟西方总有一日会重归于好的一日,所以在下手的时候总是留有余地。

正是因为他们这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给俄罗斯军队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伤亡。

事实上,这次的战争绝对不是美国人一时心血来潮。

美国人是蓄谋已久啊,人家就是要通过这场战争,彻底割裂俄罗斯跟西方的关系,让欧洲大陆变成一个孤岛,只能紧紧的依附在美国身边。

所以他们需要有俄罗斯这么一个假想敌的存在。

这种情况在可以预测的将来,都不会有太大的改观,除非美国彻底收拾掉中国,重新稳固住它世界霸主的地位。

那时候,俄罗斯跟西方才会有缓和的可能。

俄罗斯都尚且如此,那么作为美国第一假想敌的中国,就更不用说了。

双方要是不打还则罢了,一旦打起来,那就是一个不死不休的局面,像宋江一样存着招安的心思那是找死,普里戈任就是个好榜样。

可亲西方派这些人呐,总是心存侥幸!贸易战刚开始打的时候,就喊着要认错投降,一旦热战开打,他们什么态度可以想象!对于这种人,不得不防啊!

无论大家愿不愿意接受,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斗争,本质上就是一场霸权的更迭之争。

这种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没有共存的可能性。

然而,很可惜,很多人一厢情愿的以邻为善,和谐共存的理念根深蒂固。

就算屡屡吃亏,也是痴心不改。

一个大国最好有点铁血气魄,蛮夷,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

没有武力的震慑,你的恩德显得一文不值,只不过是软弱可欺的象征而已。

一个乞丐给你一块钱和一个百万富翁给你一块钱。

那个效果是不一样的,对于前者大多数人会不屑一顾,对于后者人们都会感恩戴德。

但愿那天来临的时候,我们不要再将仁义道德挂在嘴上。

尽管放开手脚去做吧,胜利者是不受惩罚的。

美国可谓是罪行滔天了吧,可是世界上除了中俄等几个少数的大国敢发发牢骚之外,其他的,又有哪个国家敢对美国指三道四呢?

现代化军事很重要

俄乌战争给我们的第三个启示是,信息化军事改革这条道路必须要一走到底。

在这次战争中,俄罗斯的军队由于信息化改革不彻底。

所以在去年下半年之后,就被乌克兰军队猝不及防的打了好几个漂亮的反击战。

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乌克兰的军队对接上了西方那套信息化系统。

像乌克兰这样一个弱小的国家,甚至都不能够说完成了信息化改革,仅仅是对接上了西方的信息化系统,他就能够以弱胜强,把俄罗斯世界第二军事强国的底裤都给扒了下来。

由此可见,信息化改革不仅仅是盲目学习西方那么简单,它确实是这个时代战场上的无上真理。

这是因为,信息化改革之后的军队,与传统的大兵团、大纵深作战的军队有着本质的区别。

过去的大兵团作战虽然威力庞大,但是它的体系非常臃肿,每一个大兵团都配备了特定的侦查旅、导弹旅、坦克师这些专业化的部队。

而信息化作战呢,主要是以旅和团为单位,每个旅和团都配备了相应的侦察炮火和坦克连队。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把军队拆分一下而已吗?

表面上看确实如此,但是拆分之后你就会发现,不同的旅和团之间的信息沟通成本是非常庞大的。

拆分的越仔细,那么这个难度就呈现几何级别升高。

你想要指挥一只庞大的鲲鹏很容易,但你想要指挥千千万万只分散的麻雀有序作战,那就很困难了。

如果一个国家的信息化技术跟不上,恐怕都不需要敌人打过来,你自己就能把自己给玩死了。

此外,过去大兵团作战可以数量替代质量,拉平双方的差距。

比如当年苏联跟纳粹德国的库尔斯克大会战,就是这么回事。

那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场坦克大会战。

就坦克的质量来说,纳粹德国无异于是压苏联一筹的。

但是苏联凭借着其庞大的数量优势,填平平了双方之间的质量差距。

可是一个旅和一个团的作战,就不存在的所谓的数量优势了。

数量路线在这里是走不通的,你必须得走高精尖的质量路线。

而走这条路线呢,又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非常高,俄罗斯过去的军改就是因为技术和资金不到位,所以改成了一个四不像。

非但没有增强部队的战斗力,反而削弱了俄军的战斗力。

不仅仅是俄罗斯,其他国家在现代化军改上半死不活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个。

当今世界唯一能够在现代化军事改革上,追上美国步伐的,也只有中国。

但是,在中国的军事学界,还有不少人对过去那种百万大军气吞万里如虎的大会战眷恋不已,始终对现代化军改心存疑虑。

可经过俄乌战争之后,想必很多人都应该已经看明白了,旧战术与新战术之间的差别宛如鸿沟啊。

对外注意事项

以上两项是关于在战争之后我们应该注意的内部事项。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下战争开打之后,外部需要注意的事项。

俄乌战争开打之后,西方国家就联合起来对俄罗斯进行了360度无死角的制裁。

所谓科学无国界,文化无国界,完全沦为了一句空话。

更绝的是,俄罗斯在海外的资产,也被他们以这样那样的理由给冻结瓜分了。

甚至就连那些一颗红心向西方的俄罗斯富豪,也不能幸免于难。

所以,我们不应该对西方国家的人品抱有太高的希望,他们唯一的底线就是没有底线。

中国可是美国的第二大债权国,在海外有着庞大的美元资产。

一旦战争开打,你很难指望美国能够恪守政治归政治,金钱归金钱的原则,不找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对我们的海外资产下手。

所以,一定要保持危机意识,在战争来临之前,尽可能的清空海外资产。

最最重要的是,在冲突发生之后,一定要锁死外资逃离的通道。

这倒不是俄罗斯给我们的教训,而是欧洲。

众所周知,美国发动这场战争的一个目的就是要收割欧洲呀。

日后,中美两国一旦在周边发生了冲突,那么美国最大的目的也许不是弄死中国,而是要逼迫中国的资本外逃,跑到美国去给他千疮百孔的金融体系接盘。

进而把美国金融体系那一身的毛病,转嫁到我们的身上。

所以冲突开始之后,一定要锁死外资的流出,既然人家都不讲规则了,那你就不要再讲究什么自由交易原则了。

此外,还有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外部事项,那就是欧洲是不能指望的。

一直以来,我们都觉得欧洲跟美国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所以总是想用《中欧投资协定》这些糖果来吊住欧洲的胃口。

可俄乌战争爆发之后,我们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欧洲似乎并没有选择的权力啊。

开战之前,欧洲的法国、德国都是不愿意打的。

马克龙战前在乌克兰跟俄罗斯之间来回调停,想要止息战火。

马克龙

可是我们发现,这个欧洲大国的调停努力,在美国的阴谋诡计面前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

他们是如此轻易的就被美国给绑上了贼船。

战争之后,明明知道始作俑者是谁,他们依旧跟在美国背后咋咋呼呼。

可见,美国对欧洲的控制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强大。

欧洲本质上就是一个半殖民地,平时看起来人模人样的,可真到了烈火见真金的时候,却往往会原形毕露。

中国要找支持者,就必须要找一些有自主能力的国家,不要再寄希望于欧洲了。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2b7e2e1f750b680785399b20d14ec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