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李豫真的是“情圣”吗?为何有人说他的爱情不忍直视?

2022-08-24   寻根拜祖

原标题:唐代宗李豫真的是“情圣”吗?为何有人说他的爱情不忍直视?

后人因为“珍珠传奇”给唐代宗李豫戴上了“情圣”的假帽子,其实这段故事的真相会让你愤慨!不过李豫确实有两位重要的女人,却迫于压力,始终没有立她们为皇后。

八十年代有一部叫《珍珠传奇》的电视剧火遍大江南北,它讲述了一段大唐第十位皇帝唐代宗李豫(李俶)与吴兴才女“沈珍珠”的爱情故事。

那时候家里条件差,没电视机,但竟然也记住了几句主题曲的歌词:“天姿蒙珍宠,明眸转珠辉,兰心惠质出名门,吴兴才女沈珍珠。达理又知书,备位东宫主……”

所谓“备位东宫主”就是未来的太子妃,那时候李豫是唐玄宗的皇孙,太子爷是李豫的爹李亨。

歌词的意思是,与皇孙李豫爱得死去活来的高挑白皙美女沈珍珠,就是钦定的未来太子妃。不过那只是电视剧的情节,事实并非如此。

历史上这位“沈珍珠”并未留下名字,她仅是一位出身于江南世家大族的“普通”女子。

您可能要反驳,“世家大族”的女子还普通?是的,因为唐朝的政治中心在两京,跟崔、杨、韦、卢、裴、郑等豪族相比,江南的世家大族给他们提鞋都不够资格。

沈氏是通过选秀入宫的,被唐玄宗赐给了皇长孙李豫,并于天宝元年生下一子李适,即后来的唐德宗。

那么,沈氏与李豫的感情究竟如何呢?很遗憾,她就像一根草芥,被李豫随意丢弃了。下面对历史真相的揭秘可能会让你愤怒。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这位沈美女恐怕在历史上留不下任何痕迹。但如果让沈美女自己选择,她一定宁愿选择默默无闻。

事实上,在安史之乱前她确实默默无闻,虽然她给李豫生下了长子,但她却不是李豫的妻,而是妾。

李豫的嫡妻是谁呢?是出身于博陵崔氏的崔妃。这位崔氏让沈美女自惭形秽,崔家是着姓,其外祖母还是杨贵妃的亲妹妹,她与李豫的婚姻是唐玄宗亲赐的。

这位崔氏给李豫生了一子一女,儿子就是后来的郑王李邈,女儿就是《打金枝》的女主角,郭子仪的儿媳升平公主。

李豫对崔氏有多爱?这个问题有争议,有人说是真爱,否则李邈不可能获得出格的父爱。也有说是假的,李豫纯粹是惧怕杨氏装出来的,所以随着“马嵬坡之变”唐玄宗丢掉皇位,以及杨氏的倒台后,崔氏就失宠了。

我们先把这个争议放一边,把目光聚焦在沈美女身上。

当安禄山的大军即将攻破长安之际,唐玄宗带着一大家子向蜀地逃亡,其中就包括太子李亨、皇孙李豫,以及崔氏母子,唯独缺了沈美女。

请问,如果你是李豫,你会把自己最心爱的女人留给叛军吗?很显然,沈美女在李豫的心目中就是一根草芥!

唐玄宗一行在马嵬坡遭遇太子逼宫,被迫升级为太上皇,李亨在灵武登基称帝,史称唐肃宗。李豫被父亲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统筹平定安史之乱的军事行动。

第二年(至德二载,757年),洛阳被收复,李豫在洛阳宫的掖庭意外地发现了沈美女。也就是说,沈美女被叛军从长安掳掠到了洛阳,期间发生了什么事史书没记载。

但凡李豫对沈美女还存有一点怜悯(咱就别用“爱”这个词了),他就应该将饱受苦难的沈美女接回首都长安。可李豫是怎么做的呢?他似乎没看见沈美女,依然将她留在了洛阳。

后来有史料打补丁说,长安那时候兵荒马乱的,不安全。扯TM不要脸的蛋!长安乱,皇帝怎么不搬到洛阳住?事实上仅过了一年,洛阳就再度沦陷了。

洛阳沦陷前,河南尹李若幽率领洛阳居民撤离洛阳,竟然置沈美女于不顾。从那以后,可怜的沈美女就永远消失在了历史中。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沈美女的地位还不如普通老百姓,我甚至认为,李豫就是希望沈美女早点死!

这话很残忍,但符合逻辑。李豫为何不将沈美女带回长安,李若幽为何有胆子抛弃沈美女?答案只有一个,沈美女曾经落在叛军手里,可能遭到了玷污,至少清白之名已经没了。为了皇家的脸面,她最好自动消失!

请问这里有一丝爱情吗?连TM人性都没有!

您可能又会问,既然李豫对沈美女那么冷酷无情,他为何要立李适为太子?李豫足足有二十个儿子,他的嫡子李邈呢?

李豫虽然没有立过皇后,但崔氏是他唯一以“妻”的身份娶进门的女人,所以从法理上讲,李邈就是唯一的嫡子。他之所以没有被立为太子,原因有四个。

  • 其一,受累于母亲

这就要说到前面李豫到底爱不爱崔氏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李豫根本不爱崔氏,甚至对李邈的宠爱都是假的(原因见第四点)。

当“马嵬坡事变”落下帷幕后,这位曾经飞扬跋扈的崔氏立刻失宠了,仅仅过了一年,她就在郁郁寡欢中病逝。

杨氏被认为是大唐劫难的罪魁祸首,这个政治正确是压倒一切的大势。此刻身上流着杨氏血脉,靠杨氏家族势力支撑的李邈,有可能成为储君吗?除非李豫想玩火!

  • 其二,年龄弱势

安史之乱爆发时李邈才10岁,而李适已经14岁。请别小看这四岁的差距,在古代这是成年和未成年的差别。

在和平年代这点年龄差距也许不算啥,但在国难之际,这个差距可能就是改变命运的因素。

由于安史之乱,需要由皇子出任“天下兵马大元帅”,来统筹郭子仪、李光弼等一众相互看着不顺眼的军头,年长的李适自然就成了第一选择。

  • 其三,没有军功

宝应元年,20岁的李适以“天下兵马大元帅”身份出镇陕州,拉开了他的军旅生涯。第二年,他因为战功与郭子仪、李光弼等八人一起被赐铁券、图形于凌烟阁。

到这时候,李豫怕是也明白了:李适的势力已经无法遏制,就像当初的他一样。于是在广德二年,李适被正式册封为皇太子。

广德三年,吐蕃侵入关中,李豫被迫逃离长安,又是李适联手郭子仪才二度克复了长安。

相较而言,李邈已经“堕落”为享清福的公子哥了,哪里能与李适相提并论。

  • 其四,父爱掺水了

很多人认为,李豫最宠爱李邈,一直想立李邈为太子。笔者却私下认为,李豫立李适有不得已的成分,但他对李邈的爱也不真实,他最中意的皇七子李迥。

李迥的生母就是贞懿皇后独孤氏,李豫此生唯一的真爱。

不是说李豫终生没立过一位皇后吗?是的,这位独孤氏是追封的,生前没戴过凤冠。

史书记载,李豫对独孤氏可以用“独宠”来形容(大历年间爱遇第一,以致长秋虚位)。独孤氏早李适五年去世,去世后她的灵柩被李适停放了三年都舍不得下葬。

为了表达思念之情,李适甚至准备将独孤氏安葬在长安城里,以让她跟自己近一点,后来因为遭到大臣们的反对才作罢。

李豫登记时,李迥才一周岁。所以,我个人猜想,李豫对李邈表现出来的爱,何尝不是借李适李邈之争,给李迥争取时间呢?

李豫与沈美女的爱是后世吹出来的,李豫对崔氏的爱是刻意装出来,他对独孤氏的爱是货真价实的,那么他为何不在独孤氏生前立她为皇后呢?

理由很简单,立了她就没法解决李适与李迥的身份问题。

假如独孤氏为皇后,那么李迥就是唯一的嫡子,按照法统,他就是皇位第一继承人,如此一来李适反而不合法了。

前面讲过,立李适为太子是李豫迫于时局的不得已之举,他只能给李适一个合法的身份,否则就又是一场新的政治斗争。

所以,他不能立独孤氏,除非独孤氏无子。

这种情况像极了汉武帝立李夫人,为了保证刘弗陵的合法身份,他只能在死后追封李夫人为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