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大中小学美育全过程浸润

2024-10-11     新华日报

严 岩

美育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文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作出总体规划和具体安排,指出“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意见》指导下,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建设之路,实现美育对大中小学生的全过程浸润,对优化我国美育教育体系、提升全民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运行机制一体化构建,增强各方保障协力

当前,部分大中小学之间的美育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各阶段美育教学管理工作未能形成一体化架构,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美育事业的发展。对此,构建一体化运行机制,将各方美育力量协调进运行机制中,有助于推动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发展。

首先,可由区域教育部门牵头,各级学校参与,建设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组织,负责美育课程的规划、教学标准的制定、美育资源的协调等工作。同时,由教育部门的领导、各级学校的校长、美育专家以及社会公众代表,成立理事会,负责监督评估一体化组织的各项工作。

其次,要完善一体化推进的保障制度。一要落实资金保障。设立专门的美育一体化发展激励基金,对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建设项目优先给予经费支持,对优秀项目给予资金激励。二要落实人才保障。遴选高水平美育教师、领域专家、学科研究人员、教材开发成员等,推动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建设的顺利开展。三要落实研究保障。通过配备教育信息化设备、开发美育课程产品、建设美育智慧教室等,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美育的深度结合,为美育研究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美育课程一体化衔接,强化内容贯通效应

构建多层次、适应大中小学的美育课程体系,实现美育课程的全覆盖。小学阶段美育课程应注重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兴趣,可组织开展绘画比赛、音乐节等艺术活动;中学阶段美育课程应注重艺术理论知识的传授,可开设美术史、音乐理论、舞蹈理论等课程;大学阶段美育课程应重视跨学科艺术教育,将艺术与科技、环境、社会等领域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艺术创新能力。

此外,各区域学校应全面考虑自身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地域文化特色及学生需求等因素,开设特色美育校本课程。如位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学校可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开设文创产品设计等相关本土文化实践课程。

资源平台一体化搭建,提升资源供给效能

在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美育资源的供给质量可能会直接影响一体化建设水平。这就需要区域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组织,探索美育资源共建、共享路径,通过校内外资源的紧密结合,积极拓宽资源获取渠道。

引入校外优势美育资源,组织高水平的美育实践交流活动。广泛吸纳社会各界对美育的支持与贡献,与企业、文化机构、艺术团体合作,将美育实践活动深入社会。如此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美育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更能激发其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搭建数字化资源平台。通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美育资源的数字化管理与共享,建立一体化的美育资源平台。该平台实现美育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利用,可通过人工智能辅助教学、虚拟现实美术馆等,带给学生互动性较强的美育学习体验。

美育师资一体化打造,增强师资队伍力量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关乎美育实施效果。在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各学校应扩大招聘范围,汇聚各类人才,以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成立大中小学美育教师合作联盟。不同教育阶段的美育教师可共享资源,互相交流经验,共同研发课程。通过合作实现跨阶段的协作,增强美育教育的连贯性,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建立教师美育能力培训机制。通过定期的培训和研讨,不断更新教师的艺术知识和教学技能。培训内容包括最新的艺术理论、教学方法等。此外,可邀请国内外知名美育专家开设讲座和教研会,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学习机会。

教学评价一体化改革,完善美育育人全流程

在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建设中,推进教学评价一体化改革,有助于从全过程、全范围反映美育质量,为后续美育教学工作统筹和各阶段美育协调工作提供指引。

建设大中小学贯通的大数据评价平台。通过平台收集和分析学生在各年级美育方面的表现数据,生成详细的美育报告,帮助教师了解每位学生在美育过程中的特征与变化。根据报告结果分析不同学段学生美育发展的连续性和差异性,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评价—反馈—改进—推广”美育教学推进体系。基于审美化教学理论,从美育教学设计、美育教学活动和美育学习成效三方面评价学校美育教学工作。通过定期评价,获得学生美育学习的即时反馈。基于这些反馈,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同时,成功的教学实践和改进措施应该被系统地记录和推广,以促进整个大中小学美育教育系统的教学质量提升。

(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本文系2023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双一流”高校美育实施新高度及路径研究〈编号:2023SJZD045〉的研究成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24eba0ec29e255a84ff2fdb8615c2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