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了暑假,父母的噩梦就开始了。
一到了暑假,父母的噩梦就开始了。
到了期末,孩子们就会非常期待假期的到来,就算是有大量的假期作业等着自己,就算是父母要给自己安排很多兴趣班,但心中对假期的期待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但是轮到父母身上,就不会有这么好的心态了,毕竟大部分家长都无法享受超长假期,根本没有办法陪在孩子身边。
放假来临,妈妈面临的考验层出不穷
安全隐患:太小的孩子没办法自己呆在家
当孩子放假在家,妈妈对于孩子的要求也会随之而降低很多,不奢求他们能够像上学一样早睡早起,也不奢求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坐在书桌前学习。只要他们能够不闯祸,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尤其是孩子的一日三餐,对妈妈的考验最大,早饭和晚饭自己可以照常给孩子做好,但午餐怎么解决呢?别说是让孩子自己使用微波炉了,就是他们进入厨房,妈妈都觉得心神不宁。
另外,一旦有坏人来敲门怎么办?还不成熟的孩子根本没有安全意识,要是轻易就开了门,遇到危险怎么办?到时候家长哭都找不到调。一想到这些问题就会心有余悸。
学习效率:假期正是查缺补漏的绝佳时机
到了假期,学渣和普通学生们就会放松警惕,单纯地觉得假期就是用来放松自己的,每天不需要太辛苦,吃喝玩乐才是正经事,作业也只是附加品,必须要应付的东西而已。
但是在很多有心的学生面前,假期的时光非常宝贵,虽然没有老师为自己做出统一的辅导,但是借此机会完全可以寻求其他老师的帮忙,将自己薄弱的地方悄悄地追赶上去。
并且,用于弯道超车也非常适合,提前对下学期的课程进行预习,等到真正接触这些学习的时候,自己的适应时间会大大缩小,成为班级里的前几名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熊孩子挑战:“妈妈放暑假了,我能玩手机吗?”
大部分孩子心理会对假期做出宏观的判断,假期里自己可以无忧无虑地消遣时间,无论自己说什么做什么,老师都不会知道,也不会在自己耳边唠叨,这种难得的清静时光怎么能够白白浪费呢?
要知道,这种看似正常的观念,其实都是家长灌输给孩子们的。起初家长们会在孩子耳边暗示他们,假期一到可以适当地放松自己,但并没有准确地界定适当的界限。
如此一来,孩子们根本自己的想法自由发挥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比如平时周末才能够玩手机,现在每天都应该可以被允许玩手机,以前每次只能玩1个小时,现在就可以玩2个小时甚至是更多。
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孩子们就会变本加厉地和家长谈条件,甚至是把玩手机当成自己认真完成作业的奖励。尤其是孩子问向妈妈:放暑假了,我能玩手机吗?
妈妈的回答非常重要
急于否定,只会让孩子沉浸在痛苦当中
当妈妈听到这个问题时,脑海里就会演示出很多种发展情况,比如被允许之后,孩子根本无法控制自己,无休无止地玩下去,等到妈妈制止他的时候,他反过来会和妈妈置气。
所以,妈妈为了不让这种情况真正发生,就会将他们的希望扼杀在摇篮之中,当机立断对他们说:不可以。这个时候我们能够明显看到孩子的情绪变化,原本洋溢在脸上的期待,也会变成黯然神伤。
和孩子制定规则很重要
只要是超过3岁的孩子,妈妈都是可以和他们商量着解决问题的,和他们一起指定相关规则,彼此互相监督,成为规则的遵守者,就像是在玩游戏一样,孩子们的配合程度和兴趣度都会非常高的。
比如每天几点到几点可以玩手机,几点到几点要写作业。帮助孩子指定可行的时间计划表,也是帮助他们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方式。
今日小结:
如果你的孩子问你,你会怎么解决?欢迎和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