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战争,没有硝烟,却能杀人于无形。
中资在海外市场遭到资本狙击,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几天,“中国镍王”青山控股集团,就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狙击战。
01 拿不出货的青山
3月7日、3月8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期货镍迎来了疯涨,其价格从原先的2.9万美元/吨,一路飙升至10.1万美元/吨。
期货价格暴涨,作为金属镍供应商的青山控股应该高兴才是。
但是,他们笑不出来。因为青山控股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持有20万吨的镍远期空单,用作套期保值。
榜姐解释一下什么叫套期保值,这是期货市场的一种常规操作。
打个比方,我打算养一批猪,但是又担心猪出栏后卖不出去,于是跟买家约定了一个价格,等猪出栏之后,直接卖给他。等到猪出栏的时候,市场价要是低于合约价,那就是我赚了;要是市场价高于合约价,那赚得差额钱全部归买家,反正我也不亏嘛。
简单地说,套期保值就是一种提前锁定收益的操作,是企业用来规避市场风险的。
对于青山控股这样的大型企业来说,持有大量镍空单,再正常不过——毕竟小金属价格呈现周期性波动,青山控股需要通过持有现货、做空期货的方式,来平抑价格波动对公司业绩造成的影响。
这些年,青山控股因其产量的扩大,在期货市场的空头头寸也持续增加。
这次的镍事件应该是极为罕见的,从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成交记录来看,这或许是一次专门针对青山的猎杀——从今年1月开始,某单一客户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持有的镍期货舱单占比从30%—39%逐渐增加,到1月19日达到50%—80%。
值得一提的是,他手中的镍期货合约,3月到期的合约比例超过90%。
很显然,这就是一个外资针对中资进行狙击的局。现在,青山控股唯一能做的,就是把镍交割出去,从此是赔是赚都跟他们无关。
但现在最要命的问题是,青山控股手里没这么多的镍用来交割……
手里没有现货,却要交割,给青山控股的路只有两条,要么从市场上高价买现货,赔本做买卖;要么不断补缴保证金,防止被强行平仓。
无论是哪个法子,青山控股这次都注定要赔大了——有媒体根据持仓推算,青山控股此次的理论浮亏超过120亿美元!
这件事让不少人都感慨,青山控股这个“镍王”,可能要就此“镍槃”了。
02 紧急出手的是金属交易所
关键时刻,还是伦敦金属交易所出手了。
3月8日,伦敦金属交易所发表声明,取消所有在英国时间2022年3月8日凌晨00:00(北京时间3月8日早上8:00)或之后在场外交易和LME select屏幕交易系统执行的镍交易,并推迟原定于2022年3月9日交割的所有现货镍合约的交割。
换句话说,伦敦金属交易所宣布,周二所有交易就此作废,延期镍交割。这也算在一定程度上帮了青山控股一把,防止它被进一步围猎。
其实,伦敦金属交易所出手的原因相当简单,这次的镍事件,闹得太大了。
现在镍价被哄抬到这么高,被波及的又何止一个青山控股?所有的镍空头方都将触发保证金机制,强制平仓,引发新一轮的海啸,甚至可能导致交易所信誉崩盘。
真到了那个时候,交易所才真是欲哭无泪。
03 青山一天凑够现货!
这股子妖镍之风,在昨天又发生了反转。
3月9日,市场上有消息称,陷入逼仓处境的青山控股,已经调配好充足的现货进行交割。
青山控股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调配到如此多的现货,这个问题咱们暂且搁下——毕竟,镍的来源也就那几个渠道,青山在国内还有不少友商呢。
仔细看青山的回应,它更像是一个表态。
毕竟外资就是知道青山控股没有足够的现货,所以才来轧空的,赚的就是爆仓后的赔偿金。真要他们吞下这么多的现货,估计谁也没这个能力。
此外,这么大量的镍投放到市场上,势必会对当前的镍价造成冲击,进而引发期货价格的暴跌。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参与做空青山控股的外资,外界传闻均指向瑞士大宗商品贸易商嘉能可(Glencore),称嘉能可想要利用逼仓,夺得青山控股在印尼镍矿的60%控制权。
3月10日,嘉能可内部人士出来辟谣了:
“青山是嘉能可长期的合作伙伴,所以(在伦交所镍上逼空青山的)不是我们。我的确也知晓网络上一些关于嘉能可在LME镍上逼空青山的传闻,但传言是不准确的,请忽略。”
嘉能可方面表示,自己是替人背锅了。
04 结语
很多人将这次的镍事件的起因,归咎于俄乌战争。
俄乌战争爆发之后,欧美世界联合封锁俄罗斯,俄罗斯出口受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因此暴涨,金属镍就在其中。
镍价大涨之际,青山控股在伦敦金属交易所的空单给了外资可乘之机,最终引发了这股妖镍之风。
还是那句话,中资出海,等同于怀揣千金走于闹市,周遭虎视眈眈的人可能早已有了天衣无缝的计划,只等一个围猎的出发点而已。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来我们看到这么多外资围剿中国队。
这一次,围猎者撞到了铁板上,下次呢?
对于中资来说,也要吃一堑长一智啊。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1feb0195e816b4191a4f6f8df811a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