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持续股价暴涨,活在“华为光环”下的赛力斯,藏着多少隐忧?

2023-11-15   汽车情报

之所以成功入选华为深度合作伙伴,赛力斯或许并非综合实力最强,但大概率是最“听话”的那个。

在两年前的上海车展,赛力斯与华为正式迎来“官宣”,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继全栈自研、全栈可控之后,赛力斯又探索出一条造车新势力的全新生存之道。此后,继昙花一现的赛力斯华为智选SF5,承载更多“华为基因”的AITO问界得以一炮而红,而这种全新模式的合作关系,自诞生之初便被赋予十足的期待。

为何华为选择的是赛力斯?同样是在2021年的上汽集团年度股东大会上,董事长陈虹明确表示:“上汽很难接受单一一家供应商为上汽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言语之中,既道出了众多传统车企与华为“深度合作”的顾虑和担忧,又从侧面体现出赛力斯拥抱华为所做出的妥协与牺牲。

也许正如董事长张兴海所言:“如果这个时候宝马来跟我谈合资造车的事,我都不干,我会坚定不移地跟华为跨界合作”。借力华为,赛力斯从产品布局、技术迭代、股价上涨方面尝到不少“甜头”,但销量动荡、亏损加剧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为这家“千亿市值”车企的未来增添了一片看不见的阴霾。

亏损持续,问界M7扛起“全村希望”

作为一家企业的“晴雨表”,10月底赛力斯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数据,将这家“网红车企”的生存现状展露无遗。

数据显示,在今年第三季度中,赛力斯营业收入为56.48亿元,同比下滑47.25%;归母净利润为-9.5亿元,同比去年基本持平。而在今年前三季度中,赛力斯总营收为166.8亿元,同比下滑27.86%;归母净利润为-22.94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收窄14.23%,距离盈利、甚至是收支平衡,仍有着一段距离。

诚然,纵览当下的造车新势力,除了理想汽车凭借着L系列的盈利热销,率先跳出“亏损圈”以外,包括蔚来、小鹏等品牌,仍处于入不敷出的局面。不过,在销量层面,前三季度的蔚来、小鹏均达成了10万辆左右的成绩;而在充/换电站的长期布局层面,二者也要比赛力斯要费钱。况且,结合赛力斯前三季度累计销量13.68万辆(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车)计算,其单车平均亏损达1.68万元,相较于上半年单车亏损为1.46万辆,同样有着扩大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上半年的销量低迷,赛力斯股价最低跌至不足30元,几乎要被资本市场逐步遗忘;但9月份新款问界M7的发布及热销,又令赛力斯股价持续狂飙至最高99.97元,整体市值超过了1400亿元。那句充满魔力的“遥遥领先”,成功助推赛力斯重回主流市场,更令新款问界M7扛起了“全村的希望”。

截止至本月初,新款问界M7上市50天的累计大定突破8万辆,得到了强烈反响;而10月份交付破万的成绩,也刷新了自己的销量榜单。不过,正如“三菱退出中国”、“一汽丰田减产”等事件的共性一样,车企可以一时不赚钱,但持续的亏损,最终会将其拉进漩涡之中。

因此,单款车型的畅销,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赛力斯的命运,无论是保证新款问界M7的产能、释放问界M5的潜力,还是稳固即将上市的问界M9的地位,赛力斯如何依靠自身能力“回血”,尽快由亏转盈,仍是其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绕不开的难题。

依赖严重,成也华为败也华为

在汽车行业步入全新时代后,“软件定义汽车”已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而总结赛力斯近两年的成绩,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华为在品牌、渠道、营销层面的加持。只不过,过度捆绑华为,也为赛力斯埋下了隐疾。

今年上半年,AITO问界月销量基本均维持在5000辆以下,虽说不能否认车市环境下行造成的普遍影响,但华为“重申不造车(有效期5年)”,以及强调不能使用“华为/HUAWEI”出现在AITO问界品牌宣传上的公告,无疑为这段快速升温的蜜月期泼上了一盆“冷水”。即便问界车主情有独钟,甚至主动粘贴华为LOGO,但仍不能否认华为在刻意与赛力斯保持距离。

华为对待“造车”一事的谨慎态度,不仅是出于维护品牌形象的需要,还有基于市场扩张的考虑。就拿本月9日正式亮相并预售的智界S7来说,便是华为与奇瑞“联姻”的最新成果,只不过随着一颗“新星”的降临,赛力斯股价也犹如过山车般开始下滑,截止至发稿前,已由最高近百元跌至80元左右。

“一方面大张旗鼓地发布新车,另一方面又扮演着供应商的角色,以前汽车市场从未有过”。在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看来,华为在与赛力斯的合作中占据着主动权,此前华为只有赛力斯,但随着奇瑞等伙伴的加入,华为的资源势必会分散;同时,赛力斯缺乏核心技术、品牌力较弱,发展完全寄托在华为身上,而过度依赖华为的赛力斯,也可能令自己深陷不利局面。

关于这一点,赛力斯或许也早有预料。早在今年3月份,赛力斯正式发布全新新能源品牌“蓝电”,其首款车型蓝电E5的最大卖点,被网友总结为“半价问界”。然而,脱离了华为的技术和品牌光环后,蓝电E5的诞生犹如石沉大海,单月销量最高不破千的成绩,很难支撑起赛力斯“独立行走”的野心。

结语:“目前四个版本的售价都是亏损的,未来销量上来之后成本会逐步降低,实现扭亏为盈”。在前不久的智界S7发布会上,华为终端BG CEO余承东针对新车预售价曾这样表示。

如此来看,当下赛力斯的持续亏损,或许可以归咎于“销量尚未上来”,但将核心优势,再确切一点说是发展前景交到其他品牌手中,无疑是压上了整个企业的未来。自古以来,成功没有捷径,天上也不会掉馅饼,赛力斯的“快速发展”之路,只能说是且行且珍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