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衰竭如何急救?

2024-10-09   上游新闻

急性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予以患者及时的急救措施,以挽救其生命。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一般在短时间内出现上述病理生理改变和表现,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了解呼吸衰竭的相关知识,对急救至关重要。文章为读者详细介绍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急救,希望大众在遇到身边人出现此类紧急情况时,可以通过这些知识来应急。

如何诊断急性呼吸衰竭?

在急救前,准确地诊断是救治成功的第一步。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以及辅助检查(如动脉血气分析)来进行诊断。其中,动脉血气分析是诊断急性呼吸衰竭的重要检查方法。通过对氧气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的测定,可以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同时,医生还会关注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以及是否存在意识障碍、发绀等症状;再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诊断。

发生急性呼吸衰竭

如何科学急救?

1.维持气道通畅。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而言,保持气道通畅是重中之重。首先,应该将患者口鼻腔内的分泌物、痰液等异物清除,以免发生误吸和窒息等情况。对于痰液黏稠、不易排出的患者,可以使用雾化吸入或吸痰器等工具进行清理。此外,应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或侧卧位,这样有利于痰液排出和呼吸顺畅。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则应该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气道,以保证氧气能够顺利进入肺部。

2.正压通气支持。正压通气是急性呼吸衰竭急救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它是通过呼吸机给予患者一定压力的空气,支持其呼吸功能,比较常用的正压通气模式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间歇指令性通气(BiPAP)等。在选择正压通气模式时,医生会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病因、病情严重程度等)进行选择,并调整合适的参数(如呼吸频率、潮气量等)。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氧合情况进行密切监测,以确保通气效果,同时也有助于预防并发症。

3.抗感染治疗。对于因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抗感染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临床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痰培养等)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在选用抗生素时,医生会考虑病原体的种类和敏感性,以及患者的肝肾功能等因素。此外,对于重症感染患者,很可能需要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或进行静脉输液治疗。

4.补液与电解质平衡。补液和维持电解质平衡也是急性呼吸衰竭急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存在脱水或电解质失衡的患者,医生会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补液和补充电解质治疗。补液时需要注意避免过度输液导致的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此外,对存在酸碱失衡的患者而言,医生也会根据其血气分析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疗(如补充碳酸氢钠等)。

5.急救后注意事项。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被急救成功后,仍然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和观察。首先,患者需要继续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再次发生误吸和窒息。其次,患者需要继续接受氧疗和(或)机械通气支持治疗,直至其呼吸功能完全恢复。最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抗感染治疗和补液治疗等后续治疗,病情好转后逐渐减少药量。在恢复期间,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支持,不要过度劳累,情绪波动也不要过大。医护人员还要对患者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后遗症。

急性呼吸衰竭是一种危及且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在急救过程中,维持气道通畅、正压通气支持、抗感染治疗、补液与电解质平衡等环节都是很重要的环节。在急救成功后也不能掉以轻心。患者仍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和观察,以确保其呼吸功能完全恢复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文/大同市中医医院 续杰)

原标题:急性呼吸衰竭如何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