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动物园老虎拍碎强化玻璃?圈养的老虎,比野生虎更危险吗?

2022-08-22   动物速递

原标题:山东一动物园老虎拍碎强化玻璃?圈养的老虎,比野生虎更危险吗?

老虎是百兽之王,是力量的象征,但由于绝大多数的人们接触老虎的途径,只有动物园和马戏团这两种,渐渐地,人们对老虎的力量就没有了概念,直到近日的一件事情,重新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一直以来,在我们的印象中,动物园里的老虎由于常年受人工饲养的缘故,变得温顺了起来,没啥危险的。

但近日,山东济南野生动物世界虎啸山谷景区一处老虎喂食点的强化玻璃,怀疑是被老虎一掌击碎了。

关于玻璃是如何碎裂的?目前说法不一,有说是老虎打碎的,也有说是因为天气太热才导致开裂的,不过不管怎么说,老虎园区的玻璃破裂不是小事。所幸因处置及时,老虎被赶回了笼舍,也没有游客因此而受伤。

那么问题来了,老虎究竟有没有打碎玻璃的力量呢?此前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里,一只银背大猩猩就曾一拳打爆了强化玻璃。

老虎能不能做到呢?理论上也可以,大家还记得曾闯入临湖村的东北虎“完达山一号”吗?它在逃窜的过程中就跳起来一掌击碎了汽车玻璃

虽然汽车玻璃不能跟猛兽区的强化玻璃相比,但当时的“完达山一号”也仅是一只亚成体,而且只是慌乱中出了一掌。

老虎对人太过熟悉不是好事

大多数人可能会觉得,猛兽一旦被人工驯服之后,就会变得很温顺,也就没啥危险了。事实上仅限于它们被关起来,且吃喝不愁的情况下,这种观点才成立。而一旦状态被打破,比如有野生的猛兽出逃,那将是另外一回事。

常关注国际新闻的朋友们可能会有这么一种感觉,那就是印度的豹子,好像要比我国的豹子更加凶猛,因为印度常常发生豹子闯入村庄,袭击牲畜、咬伤人的事件。

这并不是错觉,事实就是如此,不过不是因为印度的豹子更凶猛,而是印度的豹子对人没那么陌生。

印度是一个“豹子大国”,截止到2018年的时候,印度的野生豹子数量就已经达到了12852只了。这些豹子不仅仅生活在保护区里,还有很大一部分生活在与人类存在交集的野外。

即便是孟买这样的大城市,由于流浪狗众多,郊区的豹子每晚都会趁着夜色偷偷潜入街头,捕食流浪狗。

正是因为印度豹子对人并不陌生,所以才这么大胆,比如单是北阿坎德邦,自21世纪以来,就出现了大量的“食人豹”,其中只有50只被人们捕杀了。

相对而言,我国豹子数量稀少,且基本都生活在人迹罕见的深山老林里,一些豹子终其一生也未曾见过人类。陌生感使我国的豹子敬畏人类,远离人类

小时候我们都学过一篇叫“黔之驴”的文章,大致意思就是老虎从未见过驴这种动物,起初连靠近都不敢,可渐渐熟络之后,老虎对驴的实力了如指掌,于是便大胆将其捕食了。

这个故事虽然是夸张了一点,但是对老虎的习性描述得十分到位。老虎等大多数的动物,基本上都是这样子的,在面对陌生的动物时,会变得很谨慎,不敢轻易扑食。

一旦它们察觉到对方没啥可怕的,那么就会发挥出它们捕食者的本能。所以说老虎和人太过熟悉,这不是一件好事。

圈养虎比野生虎更危险?

理论上野生的老虎常年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性格非常凶猛;而圈养的老虎养尊处优,相对温顺许多,然而某种意义上来说,圈养虎要比野生虎更危险。

圈养的老虎没有野外生存的能力,即便恢复自由之后,它们也几乎不会走向森林,而是更偏向于往人类生活的区域走,因为这是它们熟悉的生活场景。

老虎归根结底是吃肉的,在饥饿的驱使下,家禽、牲畜就成了它们的捕食对象,甚至还会扑向人类。

在过去针对食人虎的研究中,发现所有的食人虎,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健康的老虎,另一类是老弱病残的弱势个体

健康的食人虎多出现在孙德尔本斯红树林等环境里,经过深入研究之后,科学家们发现,这类老虎之所以转变为食人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地的村民经常进入红树林劳作,当地的老虎对人的陌生感就渐渐消失了,从而敢捕食村民。

老弱病残的弱势个体,难以在生存竞争中获得优势,于是被赶至领地边缘。而领地边缘往往与人类活动区域存在交集,于是这类老虎也把目光盯向了行动更为缓慢的人类身上。

圈养的老虎,由于没有野外独自生存能力,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弱势个体,无法捕食行动迅速的野生猎物,在饥寒交迫下,只能向它们熟悉的动物下手。

2017年,宁波某动物园就发生了一起老虎攻击游客的事件,该游客颈动脉都被老虎咬断了,由此可见,圈养的老虎,也是非常危险的存在。

关注我,交一个懂动物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