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贾浅浅入围作协名单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
一直想说两句,但又觉得无话可说,因为事情的是非曲直其实很明显,没有太多争论的必要。
贾浅浅可不可以成为作协会员?
当然可以。
不仅贾浅浅可以,王浅浅、李浅浅、张浅浅都可以,只要作品能够达到作协的入会条件就行。
贾平凹的女儿可不可以成为作协会员?
当然也可以。
没有人规定名作家的孩子不能当作家,苏洵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和老爹同列唐宋八大家,人们也都认可。
贾浅浅该不该入作协,能不能入作协,不在于她这个人,也不在于她爹,而在于她的作品。
02
纵观贾浅浅的文学作品,主要是诗,目前她已经出版了三本诗集。
在各种文学体裁中,诗是最容易写的。
写近体诗,只要符合格律甚至只是合辙押韵就可以称为诗。
至少,可以自称为诗。
所以乾隆在当皇帝的空闲,还能写出四万多首诗来。相信如果当时有作家协会,如果他想加入,肯定也没问题。
现在一些老干部也爱写近体诗,有时候连平仄对偶都搞不明白,最多算顺口溜,但照样乐此不疲,还照样能出书。
写现代诗更容易,连押韵都不用太严格。
你想写散文又写不长,好几天只憋出来一两句,然后按回车键分成几行,就可以称为诗。
但在各种文学体裁中,最难写的也是诗。
寥寥数十字,找个韵脚押上容易,写出点深度和意境来却难。
写诗讲究格律,而“格”的含义除了“格式”以外,应该也有“格调”之意。
有点格调、有点意境、有点哲理、有点雅趣,不是每首诗都能做到。
一句话,写诗容易,写出好诗难。
03
这年头真正读书的人不多,读诗的人更少,读现代诗的人则是少上加少。
对贾浅浅的诗,恐怕大多数人只读到过网上曝出来的那几首。
客观地说,对一个出过三本诗集的诗人,专门挑出几首看起来不太雅观的来进行评价,可能并不公允。
而且,从个人粗浅的理解上来说,就算是那几首,也并不是只有恶俗。
在《朗朗》里面,未尝没有童趣,而《真香啊》里面则有着辛辣的讽刺,让人想起刘傲夫那首充满争议的《和领导一起尿尿》。
当然,《黄瓜,不仅仅是吃的》里面我实在只看到了某种颜色,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贾浅浅写的。
从网上搜索了一下,有人说这首诗可能是假的,而不是贾的。
此处存疑,盼方家考证。
但不管怎样,贾浅浅的尴尬在于,她没有一首或一部能够得到公众称颂和认可的作品。
如果她能像她的父亲一样写几本像模像样的小说,就不会有这么大的争议。
如果苏轼想加入作协,相信没有人说他是沾了老苏的光,因为他的诗文在那儿摆着呢,并不比老苏的差。
如果苏轼的作品只有乾隆的水平,恐怕人们会拿“一朵两朵三四朵”来说事了。
04
当然,我们看看作协的入会条件,并非高不可攀。
贾浅浅现在发表的作品,应该是达到要求了。
不过有西谚说得好,“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凡事都有两面性,不能只享受其中的好处。
有贾平凹这样一位父亲,在事业道路上无疑会得到一些得天独厚的便利。
比如作为大学教师,贾浅浅发表的论文大多是对贾平凹的研究,实在是有近水楼台之便。出本书,有众多的业内名人帮着站台,那不是普通人能请得动的。
对此,人们也只有羡慕的份儿,谁叫人家是贾平凹的女儿呢!
同时,有贾平凹这样一位父亲,贾浅浅自然也会受到更多的审视和质疑,甚至被人提出更高的要求。
谁让你是贾平凹的女儿呢!
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新书《为自己读书》正在当当、京东、天猫等平台热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