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大夫讲堂 | 血糖忽高忽低不稳定,专家支招来听听

2023-12-14   广东省中医院

原标题:糖大夫讲堂 | 血糖忽高忽低不稳定,专家支招来听听

开栏语

做糖尿病的管理达人,当内分泌疾病的调理师。“糖大夫讲堂”由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内分泌科唐咸玉专家团队主讲,带您走近内分泌世界,为您科普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中西医防治知识,分享临床诊疗小故事。为健康助力,为生活增彩。

60岁的老陈,最近觉得口干、眼花,体重下降,自己监测血糖,忽高忽低,这天抓紧来到糖大夫门诊就诊,咨询专家意见。糖大夫告诉他,血糖波动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害甚至比持续性高血糖更为严重。下面,和老陈一起听听糖大夫的“稳”糖小课吧。

什么是血糖波动?

血糖波动指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间变化的不稳定状态。血糖波动是评价糖友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

血糖波动有什么危害?

血糖波动可以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害甚至比持续性高血糖更为严重。

(1)大血管并发症:研究发现,血糖波动与糖尿病患者冠心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其作用独立于血糖水平本身,平均血糖波动幅度与患者急性心肌梗死事件再发显著相关。

(2)微血管并发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测得的血糖波动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具有相关性。血糖波动也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

哪些因素可导致血糖波动?

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主要原因包括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饮食、运动和药物等。

(1)胰岛β细胞功能:糖尿病患者自身β细胞功能减退甚至衰竭,导致体内胰岛素水平不足,血糖调节能力低下,导致血糖容易波动。并且β细胞功能越差,血糖波动幅度越大。

(2)饮食:饮食的“质”和“量”均可影响血糖波动,摄入高升糖指数食物以及食物摄入量过多均可引起餐后血糖迅速升高,导致血糖波动的幅度增加。

(3)药物:应用降糖药物所带来的低血糖也是血糖波动增加的诱因之一。如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或者胰岛素注射液等均会增加患者的低血糖风险,增加血糖波动。

此外,饮食和运动不规律、治疗依从性差、情绪应激、睡眠障碍、酗酒、感染、胰岛素不规范注射等多种因素也可增加血糖波动,而应对餐后血糖的药物作用不足也是导致血糖波动的原因之一。

哪些患者需要重点关注血糖波动?

餐后血糖高、胰岛功能差、使用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或胰岛素促泌剂、低血糖风险高、长病程、高龄的糖尿病患者一般血糖波动大,应重点关注。尤其是使用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或磺脲类药物的患者,因为这两类药物的低血糖风险较高,故更易造成血糖波动。

糖友们如何避免血糖波动?

饮食:合理膳食、优化饮食结构,养成低糖负荷饮食习惯,少食多餐,戒烟限酒,可以帮助降低餐后高血糖和减少低血糖发生。

运动:坚持规律的运动,运动项目应与年龄、病情、个人喜好及身体承受能力相适应。运动的循序渐进,有助于平稳降糖,也减少血糖的波动。

心情:糖友要放宽心境,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疾病。这对控制血糖非常关键。此外,平时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也有助于改善心情,控制病情。

药物:不同的降糖药物间降低餐后血糖的能力和引发低血糖的风险存在差异,导致对血糖波动的控制效果各异,糖友们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适合的自己的降糖方案,切不可盲目“抄作业”。

监测:自我血糖监测对全面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有了全面的血糖数据,临床医生才能准确掌握血糖波动等重要信息,从而个体化地调整糖友的治疗方案。

听完糖大夫的讲解,老陈详细做了检讨,原来是自己因为近期天气转冷,进餐增加,因担心血糖升高,又擅自把自己胰岛素加了量,导致血糖如“坐过山车”。在糖大夫的指导下,老陈调整了降糖方案,加强了血糖监测,很快血糖就稳定下来了。

糖大夫讲堂 | 冠心病为何偏爱“糖友”

糖大夫讲堂 | 甲状腺微波消融术后该怎样护理?

糖大夫讲堂 | 恶心呕吐没力气,原来是“痛风”惹的祸

医学指导: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内分泌科 谢雯雯

执行编辑:卢悦明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