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先生不是以画虾出名的,但是却以画虾闻名。齐白石画虾堪称画坛一绝,通过自己一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虾的形神特征。
在齐白石六十多岁的时候他画虾已经非常相似了,但是他觉得自己画出来的虾是“死”的,没有生气,于是便在碗中养了几只长臂虾以便每天观察。
随着观察的愈加深入,齐白石画虾的画法也逐渐改变,“虾”也成为了齐白石代表性的符号之一。
齐白石还擅画花鸟、山水、人物这些,在自己画技成熟之后,自成一派,还收了好些徒弟。比较出名的有许麟庐、刘永泰、王雪涛等,但有一次齐白石的《耕牛图》拍卖会上又让我们回忆起了他的一个很有天赋却名气不大的女弟子。
那场拍卖会是将齐白石的《耕牛图》和他的弟子临摹的《耕牛图》放到一起拍卖的,齐白石的拍卖到了七百六十四万高价,而弟子的却只拍卖到了六十三万元,足足相差了十一倍之多。
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两人名气的大小吗?还是因为画技的高低?
努力和天赋缺一不可
一八六四年,齐白石出生在了湖南长沙的一个小地方。在成长到六岁时,母亲便让他跟着祖父周雨若读书写字。齐白石每次练字时都不好好练,练字练到一半就开始在本子上作画。
那个时候没有人教,全凭齐白石自己的兴趣作画,所以刚开始画出来的东西也都“惨不忍睹”。不过齐白石并没有因为自己画的差而放弃作画,他在练字本上画满后又拿出账本来画,被母亲发现了就会被说教一通。
后来到了十四岁那年,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决定把齐白石送去周之美那学习一门手艺活——雕花木工。
这个木工要是学得好可就不愁吃不愁穿了,这是一门饿不死的手艺,等齐白石学成归来,家中的生活条件也能改善不少。
齐白石每天都很努力地跟在周之美身边学习木工,但闲暇之余却以残本《芥子园》为师,练习花鸟和人物画。
练习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的花鸟人物画后,齐白石觉得雕花木工还是比不上左右有兴趣,于是又拜民间艺人萧芗陔为师,专门学习画肖像画。
第二年齐白石又拜了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诗文,不久,在胡沁园的帮助下,齐白石脱离了木工的生活,一心一意学习作画。
你必须得承认,齐白石在作画上是非常有天赋的。没过几年齐白石就出师了,他也能够靠着给人画肖像画赚钱养家了。
之后,齐白石便开始游走四方,结交绘画方面的朋友,然后一起游遍各大名山,作画、交流好不惬意。齐白石的画技也是在这种切磋交流中不断地进步。渐渐地,齐白石的画技自成一派,成为了大家所尊敬的大师。
拜师学艺
郭秀仪毕业于上海文艺女校,在学校里学习的并不是绘画,只是对绘画有很大的兴趣,这一点和齐白石小时候非常的像。
后来因为郭秀仪帮助妇女儿童的事迹被传到了总理耳边,总理很是感动,便想见见这个无私奉献的女子,郭秀仪因此结交了总理这个好友。
在齐白石处于八十六岁高龄时,总理便让细心体贴的郭秀仪去照顾他。郭秀仪每天都在齐白石身边悉心照顾着,使得齐白石的生活一下子变得轻松舒服了许多,自然齐白石对郭秀仪的好感也是蹭蹭蹭的往上涨。
有一天,齐白石就问郭秀仪愿不愿意做他的弟子,郭秀仪又惊又喜地答应了。
郭秀仪虽然绘画基础薄弱,但是天赋也很高,所以她每天的进步也不慢,最难得的是她的创造能力非常的强。
绘画和诗人写诗一样,画技只是你写出来的字,画技越强代表你写的字越好看,但是创造能力就是代表你写出来的诗是否优秀。郭秀仪除了和齐白石学画画之外,还在齐白石的弟子王雪涛那学习过花鸟的画法。
像娄师白、胡洁青等等,这些绘画大师都适合郭秀仪一辈的,所以他们之间自然是少不了经常切磋交流。
苦学几年后的郭秀仪画技一日千里,习得了齐门画派的精湛技法。齐白石看她已经有些火候了,便让郭秀仪临摹一下自己刚作出来的《耕牛图》,郭秀仪很高兴的结果画作,很高兴的回家临摹起来。
真的是画蛇添足吗
回到家中的郭秀仪将画作放于桌上,自己则站于桌前细细打量着。想要临摹好一幅画,首先要观察它,了解它的构图,然后再看它的画法。
就这样观察力小半天后郭秀仪才开始动笔,她没有完全照搬齐白石的《耕牛图》,在一些部分她将颜色改变了,还增加了一块青青草地。
等到最后快画完时,她发现老师画的牛走在水中没有倒影,她顿时觉得有些疑惑,为什么老师这里不画上倒影呢?难道是因为忘了吗?思索了一会的郭秀仪便在自己临摹的《耕牛图》上添加了几笔倒影。
第二天,郭秀仪将自己临摹的《耕牛图》交给齐白石看。齐白石结果画作后一眼就看到了那“显眼”的倒影,不过他不仅没有对郭秀仪的画作做出批评,反而大声称赞郭秀仪画得很好。
因为当时几乎所有临摹齐白石的画的人都是“照搬”,力求临摹的一模一样,最后画出来的画徒有其形,不得其意。
而郭秀仪却不会,她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她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改变齐白石的画,如果齐白石给出了太多的建议反而会约束她的想象力,限制她的画作。
后来在拍卖会上两幅画同时拍卖,齐白石的卖出了七百六十四万元的高价,郭秀仪的反而只有六十三万元。
研究中国画的专家说,之所以齐白石没有把倒影画出来,是因为他是故意“留白”。
而留白是我们中国艺术作品在创作时经常会使用的一种手法,为了使整个作品的画面和章法有着更为协调的精美而特意留下的空白,给观众留下一种想象的空间。
所以郭秀仪的画出来的倒影反而将观众心中的“倒影”给破坏掉了。留给观众的想象空间则都消失了,整幅画就定“死”了,缺少了生气的画也就不会显得那么活泼动人。
小结:
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观众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用我们中国的古话来讲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会对自己所看到的作品有着不同的理解。
不管是书也好,画也好,每个人对待任何事物都有着自己的看法,所以不要拘泥于专家的话,应该接受自己心中的想法。画派都是由人定的,如果拘泥于一个技巧,一种方法,一个画派,或许你能够在这个方面成为大师,但你却永远不能创造出新的东西。
笔者觉得,创意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而技巧只是实现它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