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路演,电影营销“新宠”

2023-04-04   深度文娱

原标题:校园路演,电影营销“新宠”

阳春三四月,和天气一起回暖的,还有电影市场。

当社会生活逐步重回正轨,人们睽违已久的观影情绪也被激发。

新上映的电影更是雄心勃勃,花式营销,试图和观众建立紧密联系。而在各种营销方式中,校园路演则成为片方“新宠”。北大、清华、人大、复旦、交大等校园路演正如火如荼,成为片方激活观影市场的关键一步。

电影“不约而同”进校园

一场充斥青春活力的见面会

今年春节档《流浪地球2》斩获超高票房,在本该庆功的时刻,郭帆导演却没有丝毫松懈,而是带领制作团队走进了校园,组织了一系列名为“开启想象力”的第2轮路演。

这场校园路演覆盖全国的大中小学群体。据不完全统计,《流浪地球2》第2轮路演已经走进了北京、河北、山东、武汉、云南、山西等多个省市的多所学校。

这场无关票房,重点放置在“科普”与“启蒙”上,大规模、成体系、广覆盖的校园路演在科幻迷的重要组成——学生中刷遍了好感。

主打东方想象风格的动画电影《深海》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清华附中稻香湖学校陆续开展校园路演活动,上千名学生“一票难求”。影片在中学生群体引发超强共鸣,成为“治愈良药”。

在春节档上映三天后便匆匆下线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也采取了校园路演这一策略,以青春热血为关键词,联结当代大学生,试图重振电影口碑。

3月电影市场的一匹黑马《保你平安》也走入校园,有笑有泪的喜剧电影用幽默的方式向同学们讲述了一个造谣可耻的故事,也受到了学生的追捧和喜爱。

有学生在社交媒体上认真发表思考“当下网络暴力越来越多,校园暴力也层出不穷,《保你平安》立足这两点让我知道do what you think is right。”

电影《望道》将上海场首映礼的地点选在复旦大学,侯咏、刘烨走进复旦共同“望道”。

600多名青年师生重温了老校长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体悟跨越百年传承不息的精神力量。在相辉堂的观影现场,90后、00后大学生在亮灯后自发唱响复旦校歌“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共灿烂”,场面一度令人感动不已。

电影和校园的双向奔赴,带有一丝清新之风,正成为今年电影营销的一个明显特质。

收益、话题、反馈、口碑

校园路演价值不止于此

为什么电影营销开始走校园路演路线?这其中的原因并不难猜测。

经历三年疫情的影院元气大伤。信息过载、成本高昂的网络营销有时也不能精准投放至观影人群中。校园路演场地费用低,学生群体则充满了活力激情,是对与电影主演开展面对面交流最富有渴望的主力群体之一。

如若电影口碑尚可,每个寝室即便只有1个人参加校园路演,观影后分享给同宿舍同班好友,观影人数便会实现极速裂变。往往在一场校园路演过后,学校周边5公里以内电影院的上座率都会有明显增长。

而学生所带来的流量效应远远不止于此。

足不出户就在校园内见到明星的大学生群体,往往会兴奋地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观影感受,交流观点,这些“自来水”的行为让每个大学生在互联网平台成为有关电影的一个小小营销基站。

可以说,大学生是最高效的“宣传”力量之一。

小成本,大收益,这波免费输入并不亏。

而从口碑发酵来看,校园路演所释放的后续能量也十分惊人。

对影方偏爱开展校园路演的高校进行盘点梳理,我们可以发现电影制作团队往往倾向于知名“双一流”高校。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一线城市的头部院校更是影方的最爱。

高校往往以头条报道的形式对电影主创进校园进行媒体宣传,这些头部知名高校的宣传带给电影的流量加持显而易见。

再者校园路演也为电影的后续营销贡献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和话题。

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科同学们的思考、疑惑和提问,与电影主创团队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流浪地球2》在社交媒体上居高不下的讨论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来源于同学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和郭帆导演风趣幽默回答之间所形成的奇妙化学反应。

在大中小学,同学们和主创团队畅谈中国硬核科幻电影创作的台前幕后。#郭帆北大化缘# #郭帆称与武大学生交流像参加答辩#等话题都持续在社交媒体引发关注。

特别是对于《流浪地球2》这种可能会有系列产出的影片,郭帆导演更是早早为同学们种下了一颗科幻的种子。今天因为《流浪地球2》兴奋激动不已的中小学生,在10年之后便是走进影院为情怀买单的主要群体。

这是一场电影的路演,更是一场关于科幻的普及教育。

而更令人期待的是,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中间会源源不断产生充实中国电影队伍的奔涌后浪。

电影+校园

降本增效下的资源整合

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校园路演并不是今年才兴起的方式,而是电影营销早就有之的手段。

不过,过去倾向于校园路演的往往是更贴近大学生生活的青春题材的电影与主旋律电影。

青春题材电影的校园路演,在青春怀旧电影大行其道的年份尤为盛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等多部电影都曾经走入校园,强烈的同龄人共鸣也让电影的确吃到了红利。

主旋律题材电影更无需多言。电影《辛亥革命》的上海首映礼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菁菁堂举行。《我和我的祖国》系列电影都曾经深入走进校园,为学生点燃理想信念的火种。

而在当下,急需提振市场观影活力的电影制作方,瞄准了学生的需求蓝海和诱人的观影带动力,纷纷走进校园。喜剧、科幻、动画、各类电影题材不一而足。

时隔三年,继《你的名字》《天气之子》之后,新海诚导演的最新集大成之作《铃芽之旅》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了“奔赴春之约”中国首映礼,本次活动不仅是电影《铃芽之旅》中国首场落地活动,也是三年以来第一次国际导演来到北京大学。歌手周深也惊喜亮相,足见制作方对于校园观影群体的看重。

近日即将上映的,由冯小刚、陈冲携中华田园犬大黄领衔主演的电影《忠犬八公》也将超前点映地点定于北大。

大学生群体作为观影和辐射观影的重要力量,日益受到重视。

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有体系、有组织的校园路演,如果经历长时间的发展,或许也将成为电影营销走向标准化工业流程的重要加速剂。

当下电影营销成本愈发高昂,特别是大制作的电影宣发成本有可能占据电影制作成本的50%,一部制作费2亿的电影,也许宣发成本就要达到1个亿。

而校园路演相较于影院路演成本相对较低。

在影院进行路演,人力、物力、场地无一不需要巨大的成本支持,这对剧组而言也是不菲的开销。但在校园里面,招募观众、场地协调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学校希望以更新颖的方式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学生也愿意主动接触并承担影院内宣发过程中的全流程环节。

而在以《流浪地球2》为代表的大规模校园路演推动下,持开放欢迎合作态度的高校也建立了愈发成熟的,和电影片方进行对接合作的工作机制,以更加成熟丰富的体系支持来配合完成校园路演工作。

以经常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的北京大学主校区燕园礼堂为例,其场地设施拥有5.1声道、dcp影院格式,已经达到了影院放映标准。

学生收获了快乐、开拓了视野;电影收获了口碑,赢得了人气。

校园和电影的有机联动,是一次资源的完美整合。

从本质上看,校园路演数量的增多是影视界在电影营销手段降本增效的一次生动实践。同学们的高涨热情也给予了影视界满满的热情与信心。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优质电影走进校园,把校园作为激活市场观影热情的第一站,借助最有激情的学生群体的力量,推动中国电影市场的有序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