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上了投档线不一定被录取?投档线和录取分数线不同?

2019-07-21   求学杂志

高考资讯·指导杂志

大学、专业、学科、志愿、励志……那些事儿

关注

目前,很多省份已经公布了各院校的投档分数线。部分考生和家长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上了投档线,却没有被录取?”

其实经过对比,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有些高校投档线和录取分数线不同,甚至录取分数线>投档线,这是什么原因呢?到底哪个正确?

例:

清华大学2019年在京投档线:文科668,理科680

清华大学公布的录取分数线:文科673,理科681

要解释这个现象,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录取分数线?什么是投档线?

录取分数线

高校分数线即录取分数线,是指高校根据招生计划、报考情况,录取的最后一名考生成绩。通常录取分数线分为高校最低录取分数线和高校专业录取分数线,超过此分数线的考生一般都能录取。

录取分数线直观地反映了院校往年的录取情况,是当年院校、专业录取考生层次的基本反映。

院校投档线

省招生主管部门根据考生志愿填报的分布情况,按照志愿院校规定的比例确定向志愿高校投递考生电子档案的最低分数,这个分数就叫投档线,相对于院校来说又叫提档线,又称调档线、进档线。

由此,我们可知录取分数线是已确定被录取的最后一名考生的分数,提档线只是院校提取考生档案的分数,通常情况下,录取分数线>提档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这个原因,我们不得不提投档比例:

投档比例

即调档比例,是指某一院校在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调阅考生档案数与院校招生计划数之间的比例。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地区,院校的投档比例一般在100%~110%,并在各院校的《招生章程》予以公布。

例如,一本批次的某高校在某省当年招生计划为100人,公布的投档比例为110%,那么,省级招生部门在录取投档时,在生源充足的情况下,则要向该校投档110人,供高校择优录取。该省招办向该高校首次投档,其中第110人的分数,就是该校当年在该省的投档线。这110人经该高校按“德智体”全面考核后,选择录取其中的100人,其第100人的分数,就是该校当年在该省的实录线或叫最低录取线。

一般来说,实录线≥调档线≥省控线。

投档比例在100-110%主要是为了防止有些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被退档,学校可以补充生源。但是当招生计划满额时,分数较高的考生没有人被退档,多出的10%的考生可能就会退档,这就是所谓的政策性退档。

政策性退档

投档比例暗藏风险。高校招生实行按比例投档的办法,这种录取政策就意味着考生达线未必被录取,也就是说上线考生存在虚额。一般在省控线20分以内的“边缘生”需要格外谨慎。

对策:“边缘生”尽量选择哪些往年首轮投档不满额的院校。专业上不要过分挑拣并尽可能服从调剂。所报考的院校要保留出一定的分数余量。不能用录取院校的最低分来判断是否能达线。

在实际操作中,很多高校为了预防这种情况,都会预留出一定的招生计划名额,或者进行扩招,避免考生被政策性退档。这时,投档线=最低录取分数线。目前,很多高校在招生简章中会明确说明,只要提档不进行退档的政策,因此考生在报考时要特别注意。

如果学校进行了考生退档,就会出现提档线与录取分数线不同,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在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下,还有那些情况会使考生上了调档线被退档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考生身体条件受限

考生和家长要仔细了解填报院校和专业相关的体检标准,尤其要读懂相关专业的体检要求,并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规定,根据自身条件填报专业。如果考生报了受限专业,就可能会因为体检受限因素而被退档。例如,考生患有严重心脏病等疾病,学校可以不予录取;考生有色盲、色弱等疾病,学校有关专业可不予录取。

不符合学校相关要求

各高校每年都会在其招生章程中明确相关要求,这些要求主要包括单科成绩、语种限制等。比如,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外国语言类专业,考生进校后实行外语教学,对学生的外语基础要求较高,相关学校会在招生章程中作出明确规定。如果考生不符合学校相关要求,就可能会被退档。

不服从专业调剂

学校按专业录取规则分配专业时,如果考生填报的专业无法满足,且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这种情况就可能会被退档。

来源北京高考资讯、四川省教育考试院

求学路途遥远,我们一起走吧!

《求学》新高三QQ群:170836734

《求学》新高二QQ群:460803093

《求学》新高一QQ群:821632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