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印象3:阿姆斯特丹

2019-07-29     徐老游

去阿姆斯特丹的主要目标是凡高美术馆,那里是全面了解凡高的首选。提前做好了预订,早早就进入了美术馆,不过别指望这里有人少的时候。



凡高美术馆收藏有梵高的200幅画作,约为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素描几百件,还有凡高的几乎全部书信。相信和我一样,很少有人不被凡高打动,面对一幅幅曾经见过无数次图片的真实作品依年代顺序展现在面前。从早期颜色黑暗的《吃土豆的人》,到巴黎的《自画像》,再到充满明亮光芒的《卧室》、《向日葵》和《丰收》,以及在圣雷米精神病院创作的《麦田收割者》,还有到他生命终结时在奥维尔创作的《麦田群鸦》,统统收藏在这里。在这里,似乎能听到梵高的呼吸,感受到他的心跳。

《向日葵》前自然是围满了人,不过我更喜欢在法国阿尔画的那些人像。




从凡高美术馆出来已是中午,穿过一片广场,就到了荷兰国家博物馆,阿姆斯特丹遍布各种各样的博物馆,恐怕一个星期也看不全。




午餐后开始用脚探索这座如花似锦的城市。完成于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运河带作为城市建设的艺术品,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将其比作作“北方威尼斯”实在是太小瞧阿姆斯特丹了,威尼斯只有水道没有陆路,在威尼斯别说开车,连自行车都耍不开,阿姆斯特丹完备的水路和陆路系统相映成辉,这里远比威尼斯阔气,开阔大气得多。毕竟威尼斯虽然是最早的资本主义城邦,但威尼斯的资本主义始终处于胚胎状态,甚至最终未能形成民族国家。真正率先走向资本主义的全面发展正是黄金时期的荷兰,阿姆斯特丹正是荷兰黄金时期的中心。





阿姆斯特丹运河带链接100多座岛屿,是由160多条运河、1281座桥梁构成的75公里长的运河网。水陆相依,景自天成。



瘦桥是阿姆斯特丹吊桥中名气最大,设计最简洁的桥。原桥身建于1670年左右,现在看到的只是原样的复制品,直到1995年吊桥才用机器动力代替人力来升降。路过时正赶上桥面升起,老徐没拍好,借用一张携程图片。它让我想起了凡高的《阿尔的吊桥》。



阿姆斯特丹旧股票交易所是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于1903年竣工。如今是会议,展览的场所。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发行股票进行融资的公司,当时荷兰几乎是全民入股。从这一点上来说,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算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全民所有制企业。

“黄金时代”的荷兰是航运大国和贸易强国,其船队遍及世界各地的海洋,因此荷兰人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当时的荷兰还是欧洲的金融中心,不仅仅是股票交易所,阿姆斯特丹创办了世界上最早的现代银行和保险公司。在先后一个多世纪,阿姆斯特丹是西方最先进的海运中心、海上保险业中心、商品交易所和货币市场。亚当.斯密曾在《国富论》以整节篇幅介绍阿姆斯特丹银行业务。



1689年英国人迎接荷兰王子威廉和英国公主玛丽共同成为君主,后来英国人学会了开办银行保险,并全面超越荷兰成为全球霸主。有句话说,凡是荷兰人能做之事,英国只有做得更好。



搞笑的是,一开始我们误入了旁边正在运营的新交易所,并很认真地和前台交涉可否进入参观,工作人员也很认真地向我们解释。虽然没能入内,不过我们在大厅的接待室不仅上了厕所,还坐在皮椅上喝了咖啡。



荷兰人不仅最早开创了全球自由贸易和金融体系,还把农业玩成了全球第一,荷兰奶酪、鲜花等农产品是欧洲第一大出口国。无处不在的鲜花市场总是让人赏心悦目。

国家纪念碑就坐落在水坝广场的东侧,为了纪念在二战中牺牲的士兵而建。正对着阿姆斯特丹皇宫,旁边就是商业中心,很热闹。

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车站建筑在三个人工岛屿上,庞大的建筑规模,由红色砖石修建的大型新文艺复兴建筑已成为城市的地标。结构上共用8687根柱子支撑,屋顶使用了大量的玻璃和钢铁,每天有1400多趟火车抵达或离开,车站广场是电车及环市游船的起点,站前河湾也是城市最美的地方之一。

阿姆斯特丹是全世界最自由、最宽容的地方。在外甥女的带领下,我们光顾了一家大麻咖啡馆。可以看出来,坐下来的都是慕名而来的和小外甥女一样的乖孩子,本地的都买了带走,才不会坐下来喝咖啡。

尝过了大麻,也不能错过全世界最有名的橱窗红灯区。没想到的是老教堂四周一圈居然全是,不知道上帝作何感想。

各式各样的美女都有,不过还是唐人街附近的最年轻貌美。如今的红灯区早已成为阿姆斯特丹的名片,不知互联网时代这种古老的生意模式还有多少顾客光顾,我严重怀疑这里的观光功能早已超过其最初的功能,如果不是为了吸引游客观光,恐怕早就消失了。这样看来,似乎政府应该给那些站街女郎发放补贴才对。

一天时间是有些匆忙的,我想我会很快再来这座诱人的城市。

阿姆斯特丹的精彩,远超想象。


关 注 徐 老 游

跟 着 老 徐 看 世 界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A8QWwB8g2yegNDx3k1.html